给后进生一片成长的蓝天

  • 日期:2011-10-22 10:00
  • 来源: 班主任在线
  • 浏览:
  • 字体:[ ]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I•M从1921年起对1528名智商高达135—200之间的“尖子学生”进行了长达6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商高低(中等以上)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和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善的人。”而那些“做事求好,求善的人”大多数有是有成功信念的人。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也绘制过“成功”公式,即“勤奋→努力→能力→成功→自信→更好的融入社会”,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更好的融入社会,就必须有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来源于反复不断的成功体验。这些研究对指导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功教育很有效。因为绝大多数后进生之所以是后进生,就是因为他们很少成功,本身就缺乏“成功体验”,自信心不足。如果他们能不断的获得成功体验,也会成为“有成就的人”。那么,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成功教育呢?

  一、 培养学生“勤奋”的学习品质。

  自信心是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基础。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自信心的获取依靠成功体验,而成功体验又依靠“勤奋努力”。因此,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对后进生又是至关重要。中国有句古话“笨鸟先飞”,这句话应辩证地看,第一,从潜能上看,学生无优劣之分,所谓的“笨”是潜能未发掘的表现;第二,“笨”而先行,先飞,先学,就可以治“笨”治“愚”;第三,“先飞”就是勤学苦练,就是早作准备,有意识地刻苦努力。“先飞”很有必要,因为“先飞”就产生了能力,能力导致“成功”,成功产生“胜利感”,就有了自信心,成功的机会越多,自信心也就越强,最终他就会成为一个“有目的有方向地独立进取的人”,成为一个“满怀信心地在社会中寻找自己工作的人”,就有条件取得成就。一个不勤奋的人则会因失败而产生“自卑感”,变得自卑自贬,自我怀疑,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信心不足。培养勤奋,就是奠定成功与自信的基础。补充一点:有人说“严师出高徒”,“严师”为何出“高徒”?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断促使(有时极为严格)学生勤奋。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

  二、 分层教育,分类推进,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取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方法,针对后进学生制订教学计划,降低学习要求,降低学习难度。当然降低难度,不是说就不完成大纲的基本要求,而是要求我们采取更多的更有效的方法,将大问题化解小问题,进而化难为易,有利于后进生逐步消化。如果不实行分层教学,教师“心中刻着升学率”,制定的计划更符合中等或优秀学生的学习状况,后进生则因无法解决学习疑难,而不能产生成功体验,信心也就越来越低,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差,错过了中小学时期,走上社会后,多数人内心就有了失败的心理障碍,如果没有偶然机遇的话,这些人就会平庸一生,碌碌无为。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