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纲”,更要以人为本 ? ——“郭德纲”现象的德育启示

  • 日期:2011-10-07 09:51
  • 来源: 会员投稿
  • 浏览:
  • 字体:[ ]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经营。面对市场经济下金钱利益的驱动,形式、功利主义的盛行,教育世俗化、形式化的一面逐渐地暴露无遗。相声演艺也是如此,郭德纲相声火爆京城或许是市场经济成功的一个事例。如果说去年夏天,”超女”给国人奉上了一道茶余大餐,那么,冬天来临的时候,33岁的天津演员郭德纲带着他的德云社又挑起许多人笑的神经。人们主动跑到小剧场,但更多人是通过网络去听几乎已被遗忘的相声。有人说,他拯救了相声,也有人说,郭德纲热只是一把虚火;有人称,他是相声界的草根英雄,也有人在冷眼旁观,或是冷嘲热讽;许多人欣喜相声枯木逢春,也有很多人开始预测郭德纲现象何时“寿终”。但不管怎样,郭德纲成名了,他拥有更多的“钢丝”在支持,在民间,他的相声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当人们对荧屏上的相声演艺开始厌倦乃至淡忘时,这种存在于民间的剧场的相声演艺更能抓住普通老百姓的眼球。让人们看到了对相声的希望。

    你可以说,郭德纲是人们追捧出来的,你也可以说他是媒体大肆抄作出来的。但不管怎样,郭德纲成名了。它能否引领相声走向一种新的时代潮流,何去何从,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醒的,他的成功与他十年磨一剑,默默地苦练内功有很大关系。当人们对传统的相声不再抱有多大希望时,他的出现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尤其是抓住普通老百姓的心理。我们不得不说,一种艺术,当它扎根于人民群众具体的生活实际时,它才会显示更顽强的生命力。专业的相声演技是令人折服的,投观众所好,更能够让相声演艺走得更稳。郭德纲的相声一夜间几乎红遍大江南北,其中伴有一致叫好的称赞吆喝声,但也招来“骂”声一片了。东方网最近报道,因资深相声研究学者、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原副台长于万海说他不可能会600段相声,便在相声中将于先生说成他的干儿子,气得于老先生病倒,可见其人格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有在媒体的宣传鼓动下,在“钢丝”的追随支持下,由此而带来的金钱味很浓厚。“物以稀为贵”,难道作为传统的相声演艺也沾染太多的“铜臭”味吗?媒体的浮躁也需是这个社会的现实,但我们在追随的同时,是否该保持一点清醒的头脑。郭德纲不“以德为纲”,他能在自己的演艺事业上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一个没有艺德的人,其发展前途是不可能看好的,其艺术潜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作为一名成功的演员,在具备一定的专业演技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自身艺术修养的完善与提高,这样他才会走得更稳更远。

    就相声演艺来说,它毕竟带有一定的专业性质。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未曾亲眼目睹郭老先生的风采,也未曾亲耳聆听他的相声,但从网络上了解了很多有关他的信息。以下是他的一些草根妙语录:

    今天说的这故事啊,离现在不远,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回去问问——在春秋战国时期啊……多听相声说明你爱国。我们街坊有一孩子,会七八国外国话,什么英语、日语、韩语、南斯拉夫语、北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反正跟八国联军坐一块儿对着骂街没问题!跟他说你听听相声去吧。“不去!听不懂!”……法律不管我早打死他了!会七八国外国话听不懂相声……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