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三忌”

  • 日期:2011-09-18 09:38
  • 来源: 快乐学习
  • 浏览:
  • 字体:[ ]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三忌”

  人的成长是受家庭、社会所影响的。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人都知道: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由此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而作为学校基本单位——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普遍显得有些紧张,不太正常。部分家长早把“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更为“师之过”,认为孩子不行就是因为教师差;也有不少班主任这样埋怨家长:“就他家的孩子不行,他就那鬼样,怎么教得好儿女。”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互不信任。从孩子的前途着想,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出发,班主任首先应该检讨自己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否做得很好。实际上,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是门学问,充满技巧。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认为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交流时,应忌避以下三点:

  一、忌过滥

  有的班主任很喜欢与家长“沟通”。学生偶有一次不交作业或迟到,就急忙“请”家长;有的班主任三天两头与家长碰面,看起来很忙。其实,这不太好,不可取。

  首先,学生出现一些小问题便频繁找家长,容易失去学生的信赖与尊重。小学生不懂事易偏激,他会认为教师此举是多么可恨,是教师无能为力的表现。这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为了不请家长而开始撒谎或由于常请家长变得无所谓。

  其次,过多地约见家长易引起家长的反感。每班都有几十名学生,学生家长来自各种行业。学校上课的时间,也是家长们的工作时间。过多地让家长们到学校来,不但会影响家长们的工作,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因为孩子“不听话”被班主任频繁地“请”进学校,颜面何在?长此以往,使家长害怕与班主任沟通。

  因此,班主任要尽量减少“请”家长的次数,而应该注意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能解决好的问题不一定非要让家长知道,一些小问题可以采用电话访问。当然,对学生的一些异常情况可以采取家访方式,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真实情况,又一方面促进与家长之间的互相了解,共同寻求应对之策。

  二、忌批判

  家长会本应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沟通、交流切磋教育方法的有益活动,但许多家长害怕开家长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一些班主任误把“家长会”当作“批判会”,当着众多家长的面直接点名批评学习差一些或习惯差一些的孩子的家长,然后再点名表扬优秀学生的家长。俗话说:人活一张脸。同样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自己却因为孩子的“不行”在众多家长面前遭责,家长心里会是什么滋味?班主任不妨换位思考。还有些班主任把家长请进办公室后就开始数落,家长从头到尾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最后就是灰溜溜地离开。仔细一想,这哪里是沟通交流啊,不如说是接受批评训斥,真应了“儿子犯错,老子遭殃”这句话。试问,这样的沟通方式,有哪位家长喜欢?

  笔者认为,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一定要平等,切忌总是数落孩子,指责家长。要尊重家长的人格,注意态度和蔼,言谈亲切,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于孩子的关爱和负责。可以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再与家长商讨教育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良方,这样有助于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记得去年,笔者班上有个男生是个单亲孩子,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因为忙于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管他。于是,这个男孩沉迷于游戏机室,作业也是敷衍了事。经过多次与他谈话,见效都不太大,看来得通过家访和他的母亲好好谈谈了。

  找到孩子的母亲后,她一听说我是孩子的老师,便无可奈何地说:“这个捣蛋鬼又惹什么事了,老师您狠狠地批评他、打他,我决不会怪您。晚上我回去好好揍他一顿,这孩子不争气!”  

  听她说完,笔者笑着说:“谁说孩子惹事了?他最近表现不错,上课专心多了,作业也有进步。我是想向你了解一下他平时在家里都干些什么?”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