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 日期:2011-12-08 10:38
  • 来源: 学友投稿
  • 浏览:
  • 字体:[ ]

  大班幼儿即将升上小学,这是他们步入自主求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家长都是满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去迎接孩子成长阶段中的这一重要时刻的。然而,大部分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为反正幼儿园会制订相关的教育计划,自己只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就足够了。

  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大班期间缺乏适当的指导,从而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也使自己在孩子升上小学后倍感吃力和辛苦。其实,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幼儿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毫无疑义,家长也担任着不可取代的角色。

  一、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者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已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形式变为以学校课堂学习为主的活动形式;幼儿由凡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很多事情要独立完成;平时上学,成人给予关注、照顾的时间大为减少。因此,需要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会自己照料自己。

  从大班起,家长就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为了保证孩子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可让孩子每天晚上9时前就寝,早上7时前起床,中午休息一会,以便接近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将活动内容动静搭配,让孩子牢固树立完成作业后才能去玩的观念,促使孩子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家长还要教孩子掌握一些必需的生活技能,如自己穿脱衣服、刷牙洗脸洗澡、整理书包,会洗自己的饭盆,自理大小便,会保管自己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品、钥匙、衣物等),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等。

  二、家长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兴趣是人们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最好老师。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入微、了解透彻、记忆牢固。

  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让孩子做数学题、认字、背诗,也不顾孩子能否接受,一味给孩子灌输,以为灌输的知识越多孩子在上小学后就会学得越好,使孩子的兴趣在填鸭式的教学中消失殆尽。其实,在入学之前孩子认识了多少个字并不重要,强迫孩子学习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从而不愿意学习。因此,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家长最应重视的问题。家长要引导孩子爱学、乐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并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都抱着刨根问底的钻研态度。家长如能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激发起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会问到“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灯为什么会发亮?”之类的问题,家长可不正面予以回答,而是与孩子共同去探究,如自己做实验,还可利用书籍、网络和向科技人员咨询以获得正确答案。这样,不仅使孩子掌握了问题的答案,还了解了实验探究的方法以及各种资源的使用方法。周而复始,孩子既积累了知识,又丰富了见识,真是一举数得。

  三、家长是孩子注意力培养的领入者

  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孩子在幼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大班幼儿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只有7~15分钟,而小学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需要长时间保持专注的精神状态,所以很多孩子上小学后首先觉得上课时间太长,会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加之幼儿园的学习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孩子学习起来感觉轻松;而小学学习则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形式单一、枯燥,孩子会感到非常疲劳和不适应。因此,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前要有意识地进行各种训练,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