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长征》教学设计

时间:2012-11-08 12:30来源:中小教案点击:字体:[ ]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课前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现在李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教师背诵全诗)
                  毛主席写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试读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楚吗?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4.讲述(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讲读第一、二两句。
                  5.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
                  (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6.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有意识运用以上出现的词语)
                  7.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板书:难)
                  8.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9.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10.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豪迈、等闲,有蔑视的意味。)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再继续自学,想想每个词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提问。
                  △进一步自学,提出疑难。
                  11.学生提出疑难。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长征》这首歌曲的节奏--这音乐的语言,从总体上体会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
                  1.指点:要解决这些疑难,先要体会体会诗歌的整个意境。现在请你们听用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听着歌曲的旋律来体会红军怎么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2.播放长征歌。
                  3.描述:听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好像我们也看到了红军大队人马越过万水千山的场景,那五岭上谷乌蒙峰峦留下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足迹;金沙江畔仿佛回荡着红军胜利的欢呼声;大渡河上好像还闪动着红军战士攀着铁索桥奋勇前进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还映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
                  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
                  4.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
                  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释"逶迤",山势这样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就?逶迤"。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连绵不断。
                  5.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二十几个狼山那么高。
                  (粉笔示意画)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______。
                  6.指点: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
                  五岭写山岭之长,
                  乌蒙写山巅之高。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7.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8."腾"是什么意思?"走"呢?
                  9.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李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
                  (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10.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1.过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两条。
                  12.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请你们听一段录音。
                  13.播放录音:
                  1935年5月有,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要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船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海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设问: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狡滑的敌人,红军要渡金沙江怎么办?红军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请你们继续听: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14.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5.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16.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17
                  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导语 :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
                  "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
                  男女生轮读,再齐读三、四、五、六四句。
                  提示:律诗当中四句是一对一对的,非常整齐。指名读。
                  小结: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讲七、八两句。
                  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
                  (如:"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指名读。齐读。
                  小结: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朗读全诗。指名读。
                  四、总结全诗。
                  最后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这一堂课。(出示小黑板,先默读一遍,再轮读。)
                  师: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生:没有,从来没有的。
                  男: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女: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女: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刘: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齐: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结束: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长征》诗,感受到红军战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到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从这首壮丽的诗篇中,我们汲取了怎样的力量,大家课后进一步体会。

    六年级语文上册《长征》教学设计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