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高一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7)

  • 日期:2014-02-09 13:02
  • 来源: 乐学堂
  • 浏览:
  • 字体:[ ]

  ②进行学法指导。学科学法指导是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等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记忆、思维。

  ③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影响外,与其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我们去开发和科学利用。我们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得以更快地发展和提高;高度重视学生的用脑卫生,创造宽松而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注意让学生劳逸结合,根据大脑的疲劳规律,要求并监督学生适时休息、学习、运动相交替,同学习内容相交替,真正维护学生身心的健康。

  ④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不良刺激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定要坚持积极以暗示、正面教育为主,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观察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即使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违纪现象,也是不动声色或用眼光、姿势加以暗示、制止,不要动辄将学生赶出教室,不轻易向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告状,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于自制力不够强、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纪律也差的学生,除了正面引导外,必要的批评和惩罚也是要有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法。

  ⑤努力搞好学科活动。学科活动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能够有效扩大心理教育影响的重要渠道,是科任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极好机会。我们有意识地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渗透过去,和学科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活动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胆识、自我规范习惯,又能提高活动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2)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意志。

  德育是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性,特别是要培养道德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若将心理教育融入到道德教育中进行,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通过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等手段达到。其中班集体为学生的性格意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情境。通过集体教育,不仅可培养出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且其他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也能得到培养。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扩大和延伸。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且由于课外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比课堂中的书本知识更能吸引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课外活动提供大量的实践和创造机会,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自我发现;课外活动中,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那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克服较多困难才能完成的活动,则可培养学生耐心、坚持、克制以及正视失、敢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通过形形式式的课外活动,为各有所长的学生提供了发挥的机会、挖掘了他们的内在潜能,增强了自信心。

  2、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开发潜能促成学生健康发展

  开设心理咨询,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排除心理障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现代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曾说,心理咨询不是能医百病的灵丹和对幸福的许诺,而是启发我们对人生苦难的坚韧无畏。所谓心理咨询指的是帮助人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潜能的充分发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