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高一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

  • 日期:2014-02-09 13:02
  • 来源: 乐学堂
  • 浏览:
  • 字体:[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康人格、能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不但要把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任务,而且要把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2、高一学生面临着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转型的适应过程,是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往往表现出缺乏自信、烦躁冲动、无法承受挫折、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合作、自卑、害怕竞争等心理或行为特征。

  3、重点高中的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前是家长、老师的“宠儿”,是其他同学仰慕的对象,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压力和竞争的加剧,他们的位置、地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中的许多人无法很快适应这一变化,因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如何有效地把心理教育的根本任务与重点高中学生的这一现实情况及学校的教育机制相融洽,使教育真正实现其根本目的,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于2001年7月确立了“高一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这一研究课题,同年,课题被确认为江苏省教育科研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目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理论依据是认知辅导理论,它以认知疗法包括艾利斯(A.Ellis)的理性情绪治疗法(RET)、贝克(A.Beck)的认知治疗和梅钦鲍姆(Meichenbaum)的自我教导治疗法为主要内容。其中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又称ABC理论,是我们开展认知辅导最主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高一学生心理素质的构建与培养,旨在适应时代的需要,探讨构建、培养高一学生心理素质的内涵、意义、任务、目标、内容、方式及途径等,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高一学生在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构建起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促进高一学生身心健康、尽早适应新的环境以期全面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高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差,对自我认识不全面,对新课程、新环境缺乏适应力,调节、支配自己行为能力不高的现状,课题研究侧重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训练学习方法,培养高一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即:

  1、认识自我。通过向高一学生介绍他们所处年龄阶段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对高一学生进行气质、性格、能力的心理测试,使之真正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

  2、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高一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帮助高一学生分析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方法的关系,找到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了解青少年人际关系的个体心理特点、群体心理特点、人际关系的心理调节以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使之掌握人际关系交往的基本知识。

  4、正确对待挫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避免消极反应,正视现实并力求通过努力采取相应策略尽快走出困境。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感到心理教育科学性很强,没有人给予科学的指导就很难走上正规的道路,所以中学心理教育必须科技领先,必须与科研相结合。2002年,我们与盐城师院建立了协作关系,与教育心理学系的有关教师进行了多次的研究探讨,并邀请了在心理教育方面颇有研究的刘强副教授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学校组建了由校长直接领导的心理研究课题组的基础上组建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两位老师负责心理辅导室工作。制订了《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成立了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我们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正常进行。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开展了以下工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