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医学人类学初探

  • 日期:2009-12-04 09:0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人类渴望健康平安,人类追求健康平安,而医学人类学正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科学,它是对改进和提高各民族人民体质的途径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医学人类学把人类和医学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即把人类各民族体质的研究和文化(包括语言、历史、民俗、家族史、血缘关系、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等)的研究结合起来,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状况,探索各种消极因素及不科学的生活饮食习俗带给人类体能素质的消极影响。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民在卫生保健上的发明与成就,是世界医学科学的宝库。早在两于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记载了人体测量的方法、部位以及测量的数据。这些记载不仅为我国人体测量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研究医学人类学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医学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的医学人类学在广泛的人类学调查的基础上得到蓬勃发展,这里我们着重探讨生活习俗、生活和饮食方式、文化教育水平等对人类身体素质的影响,并从医学人类学角度探索癌症发病高峰的年龄因素。今天,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探讨致癌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般说来,致癌因素是多方面的。据有关资料统计,男性喉癌和肝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均比女性明显地高,某一大医院对1970年1月~1980年12月住院病例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两个比数分别为13.89∶1,4.45∶1。
     另外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男女生活习俗与生产责任所负强度明显不同,其中男性多吸自制的粗烟,且有嗜酒习惯,酒也多为自制杂粮酒,酒质低劣。这些因素都与喉癌发病率高有关。另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肝癌的高发区生活较艰苦,多饮用塘水,口粮2/3为大米,1/3 为玉米杂粮。花生、玉米等均受黄曲霉素污染。毫无疑问,饮食结构和习惯是影响人体致癌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千世界中被誉为“无癌之国”的斐济人,在食用杏肉制的食品中有足够的维生素B6、B17和E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饮食不定时,暴饮暴食、偏食等都可能成为致癌的危险因素。我国的饮食方式习惯是公用碗筷,且缺乏严格的科学消毒方法,这就增加了一些传染病(如肝炎)的传染机会。如能改变旧的饮食方式,逐步做到食具消毒和分用,将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改变那些不科学的饮食习俗,合理调整食物成分,将会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许多调查资料表明,癌症发病的高峰年龄组是41~50岁,从人类学角度看,此年龄组正是从中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人的体质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医学方面看,这个年龄组正处在更年期,身心变化较大。这一时期的人往往情绪不稳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是不可忽视的“致癌剂”。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调节好精神状态,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发生的事物,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这样才有利于自身健康和人类素质的提高。上面我们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某些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活题。今天,我们满怀豪情地期待着医学人类学的新发展、新突破。愿人类健康平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