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探索超常教育

  • 日期:2013-01-25 10:55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天赋与才能存在着差异,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其智能分布总体是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超常儿童是极少数,智障儿童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正常儿童。作为世界一流学校,其生源应该也是一流的,应该探索超长儿童发展成长的规律性东西;另一方面,中学教育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优秀学生“壮腰健肌”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才可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中“拔尖创新”。

  目前,中国缺乏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发现,从小培养,这些人才在20岁之前就应该完成基本教育阶段的教育,并在某些领域初露端倪。

  刘彭芝认为,教育公平实际上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二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育。超常教育和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并不矛盾,超常教育是对超常儿童的公平,更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所需要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超常教育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试验田,许多教育教学的改革成果是从超常教育开始的,涉及到弹性学制、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等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超常教育就是因材施教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必要,而且必需。当然,在整个教育大格局中,超常教育是非主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把教育事业比作万顷良田,超常儿童教育只是其中“一亩三分地”,学校所需要的是这“一亩三分地”的经营许可证,而且像农民承包土地一样,一包几十年不变。

  她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中的超常教育不应只关注语言、逻辑等表现在学科方面的单一智能,而应该因材施教,使各方面具有特殊禀赋的学生都能得到超长的发展,这才符合教育的本质功能: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人大附中对超常儿童的界定标准从最初侧重数学能力,到语言、数学能力并重,再到注重各种特长和潜能;从只偏重智力因素发展到智力、非智力因素兼顾考虑、双重并举。目前,人大附中对超常儿童的界定已经形成了规范科学的标准:超长儿童是那些在语言、数学、音乐、体育、表演、绘画、人际交往等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具有超常的潜能,且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儿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提高超常儿童的基本素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他们成为不同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苗子,为日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和国际尖端人才打下基础。人大附中进行超常教育的目的旨在为我国超常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一条新路;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实验基地并积累经验。他们的办学任务是:摸索一套科学实用、简单易行的鉴别与选拔超常儿童的方法;编写一套适合超常儿童实用的教材;培养一支适宜从事超常教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一种适应超常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新体制。

  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人大附中初步形成了一套超常教育体系:

  在超常教育学制上,走过了一条从初中、高中四年制到五年制,再到六年制的回归之路,逐步确立了在六年正常学制基础上,充实、改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加深拓宽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

  在超常儿童鉴别选拔方面,经历了从偏重逻辑—数学智能,到兼顾语言、操作、音乐、体育等多种智能;从偏重智力因素,到兼顾非智力因素双重并举;从形式单一的结果判断,到培养与选拔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形成了笔试与面试相结合,静态结果与动态观察并重的标准与方法。

  在超常学生培养上,探索出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小学阶段注重鉴别选拔与开发,初中、高中注重培养与教育。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