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人大附中及刘彭芝:创新为主旋律

  • 日期:2013-01-25 10:54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教育部总督学顾问、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先生评价人大附中为“推动教育创新的表率”,他说“刘彭芝校长在教育创新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人大附中的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成绩,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进步,而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伟大进军中的重大突破,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刘彭芝校长带领人大附中人走的是一条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之路,他们打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间的关节;打通信息、知识、智慧和能力之间的关节;打通严格考试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节;打通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之间的关节;打通感情凝聚和制度管理之间的关节,从而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创新,已经成为人大附中和刘彭芝校长身上所共同具有的特质,成为学校的精神,引领着人大附中走向百年名校,千年名校。

  中国的传统教育重人文而轻科技,教育内容以道德修养为主,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而不是专门的人才。西方教育,尤其是进入近代后,重科技,求功利,与中国的传统教育迥然有异。人大附中在教育改革和创新中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近代教育的优秀成分,打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间的关节,不断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教学内容,加大美育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让文学艺术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既立足现实,又有远大理想;既讲求功利,又能超越功利,达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人生境界。

  那么,推进素质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刘彭芝校长用六个字概括了自己的观点,即“有本事,靠得住”。“有本事”容易理解,什么是“靠得住”呢?就是有伟大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健全的心理,能够将自己的本事用于服务祖国、造福人类。

  信息、知识、智慧和能力是教学内容的四个关键词,相对而言,中国的传统教育重视中间的两个环节,西方教育重视一头一尾两个环节。人大附中的教育不仅发挥中国传统教育重知识、重智慧的优势,而且还借鉴西方近代教育重信息、重能力的长处,在打通信息、知识、智慧和能力之间的关节上下功夫,让学生尽可能广泛地接受信息,然后将信息整合为知识,将知识升华为智慧,将智慧转化为能力。人大附中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发展自我,在发展中规划人生。

  重视考试,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尽管有弊端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考试更公平更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但重视考试走到极端,束缚了人的个性,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基础教育的大环境下,每一个中学校长都似乎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在考试评价体系不变的情况下,或是牺牲学生长远的可持续发挥的能力,或是失去眼前的升入理想学校的机会,鱼与熊掌似乎不可兼得。人大附中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则试图从这条“逃不掉”的选择中探索新的选择,将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打通严格考试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节。学校重新审视考试内容的设置,创设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让学生不怕考试,让学生备考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所具备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大附中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证明:严格考试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节是能够打通的。

  国家制定的中学教学大纲、评估标准,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但这只是基本的要求,学校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如果说执行国家制定的中学教学大纲和评估标准是“规定动作”的话,那么,充分利用自由发挥空间,则成了人大附中的“自选动作”。人大附中在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将办学的重点放在做好“自选动作”上,在“自选动作”中出新出彩,实现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良性互动。人大附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选修课、校本课程体系,开设了150多门选修课程,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四个领域;开设了法、德、日、韩、俄、荷兰、西班牙、意大利、芬兰、阿拉伯等10种第二外语课,以及英语物理、英语生物、英语戏剧等18种学科英语课程。还有不少课程如数码影像与三维制作、十字绣、跆拳道等与高考没有直接关联,但人大附中是真开,学生是真上。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