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首页 > 学生 > 学生资讯 > 正文

纸牌戏-后宫娱乐生活

  • 日期:2011-06-02 10:16
  • 来源: 网络收集
  • 浏览:
  • 字体:[ ]
  扑克又叫纸牌.纸牌制作简单, 玩法多样, 可复杂可简单, 自问世以后深受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在无所事事的后妃宫人中广为流传.纸牌在中国历史很悠久, 源远流长.它最早产生在唐代, 唐时称为叶子戏.《世物纪源》说: 唐末时有叶子戏, 唐贺州刺史李撰叶子格.史称: 唐李出任贺州刺史, 和妓人叶茂莲在江中慢行, 因撰骰子选, 谓之叶子戏.

  叶子戏产生以后, 在士林中广为流传, 渐渐影响日广, 风靡一时, 备受士庶一百姓的喜爱.人们在劳作之余和茶余饭后, 便都要一试身手, 玩玩这种锻炼智能又富于情趣的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因人、因地、因时、因物的不同而可繁可简的游玩, 既可以赌钱增加刺激, 又可以以输赢竞争取乐.因此, 叶子戏产生以后, 这一娱乐形式历千百年来, 长盛不衰.

  唐末产生了叶子戏, 到宋时便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朝野都喜欢这种游戏.宋太祖赵匡胤就极喜欢叶子戏, 而且精于此道, 赵匡胤于是在深宫中和宫人玩这种游戏, 且乐此不疲.赵匡胤还制有叶子戏消夜图, 让宫人习此借以消夜.《茶余客话》中即有叶子戏消夜图.宋学者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记载说, 宋大臣杨大年醉心叶子戏,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玩此戏正酣, 有客人登门造访, 熟悉杨大年脾气的门人竟不敢上前通报, 直到他们尽兴为止.

  叶子戏不仅在中原汉人地区流行, 还传到了北地广大地区.辽宫中的宫人后妃就极喜好叶子戏.《辽史》记载说, 辽穆宗好以叶子戏为乐, 不仅和后妃宫人玩这种游戏, 还和群臣以此游玩.史载穆宗十九年正月朔日, 穆宗大宴宫中, 不受朝臣拜贺, 吃饱喝足以后, 和群臣玩叶子戏.辽代宫中的宫女们迷恋此戏, 有首宫词对此作了极生动的描述:

  脱却鸾换凤鞋, 深宫女伴笑相偕.闲铺叶格花间戏, 输去同心七宝钗.

  叶子戏在明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在叶子戏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游戏: 马吊戏.马吊戏和叶子戏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玩法大同小异, 都是纸做的.马吊戏和叶子戏同时在明宫中流传, 深受后妃宫人的喜爱.明代朝野对于叶子戏和马吊戏的喜爱超过了明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他们在牌场上争胜, 一较输赢得失, 玩得有滋有味, 明代的文人墨客还将这一游戏著书立说, 更使这一游戏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明代的《叶子谱》、《马吊牌经》等叶子戏专著对于这一游戏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到了清代, 纸牌的游艺斗胜便种类繁多, 热闹得无以复加.清时的纸牌游戏包括叶子戏、马吊戏、游湖戏、麻雀戏、混江戏等多种多样, 不一而足.清代宫中的许多纸牌流传了下来, 保存至今.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纸牌极多, 制作十分精巧、质地异常精良, 包括人物、花鸟、故事、小说人物等种类.

  清代的帝后嫔妃和宫女、太监都喜好纸牌, 借此消磨时光.清代喜好纸牌这种游戏蔚然成风.清代宫中流行纸牌游戏, 超过了明代.不仅宫中如此, 朝野文人士大夫也嗜好成性.康熙时, 文人士大夫就喜马吊戏成风.雍正时, 纸牌戏更是风靡一时.《啸亭杂录》记载说, 雍正初年, 殿元王云锦元旦时和朋友们玩叶子戏, 玩得忘乎所以, 后来, 丢失了一叶, 怎么找也没有.第二天, 王云锦上朝, 雍正问他: 夜间以何为欢? 王如实回答, 雍正笑着说: 不欺暗室, 真状元郎.说着, 从袖中取出一叶, 正是王云锦夜间所失.

  麻雀戏是由明代的马吊戏发展而来.麻雀戏起于宁波沿海一带, 后风行各省, 最终传入京师和宫廷.史称: 肃亲王善耆, 贝子载振皆以叉麻雀为自豪.清末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极好纸牌戏.史称: 孝钦后尝召集诸王福晋、格格博打麻雀戏.慈禧晚年时, 静坐深宫无事, 常以麻雀戏为乐: 奕劻遣两女入侍慈禧太后, 每日挟金数千和太后博戏.

  清宫的《水浒》人物纸牌, 每套一百二十张, 每张上绘人物图像, 上方、下方标有万万贯、千万贯等字样.晚清时, 西洋扑克牌传入清宫, 宫人们又多了一种新的纸牌花样.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