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家鸭为何不孵蛋?

  • 日期:2009-09-27 08:16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现代的各种家鸭大都是古人在远古时代驯养野鸭(主要是绿头鸭)发展而来的,经过长期驯养的鸭子已成为重要的家禽。鸭子不仅为人类提供品质和营养丰富的肉,卵,它的羽毛、羽绒还可以制工艺品和衣被服装,粪便则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不过,长期的驯养使得家鸭比野鸭“懒惰”得多了,它一年四季都不愿筑巢,也不屑于孵蛋,似乎忘了传守接代的头等大事,这是为什么呢?家鸭的远祖——绿头鸭是否也这样懒惰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年野生的绿头鸭下了蛋,却又不愿孵蛋,也许早就绝了子孙断了后了。每天秋冬年关,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有野鸭供应。生命力很强的绿头鸭至今还顽强地、自由自在地野外生活。它们是一群冬候鸟,秋天来我国长江流域或更南的地区过冬,春天则向北迁徒,到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地区繁殖。它们喜欢在河湖水边芦苇草丛中,用杂草和绒羽垫衬构筑一些粗糙的巢。跟大多数鸟类一样,雌绿头鸭也是在受精卵全部产完以后,才开始孵卵,它每巢产淡绿或淡黄色卵8~12枚,约孵化28天,孵出小鸭。绿头鸭营巢、产卵、孵化的习性都不是有意识的活动,而是一种本能,是大多数鸟类共有的。它是绿头鸭这一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逐渐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是对于绿头鸭个体和整个物种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然而,经过人类长期驯养的家鸭,由于长期处在定向的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比它们野生祖先肥大,产卵多,但飞行能力差,失去了迁徒的习性,更因“赶鸭子上架”式的集中(有时野外)放养,无论冬夏都住在同一个地方,久而久之,也失去了筑巢的本能,它的就巢性乃至孵卵的本能也基本退化。这正中了养鸭人的下怀,因为人们并不希望雌鸭刚生下十来个蛋,就耗去28天孵卵,而宁可用人工孵化高效率地解决鸭子的传种接代问题,以便让雌鸭安心为人们生蛋。此外,凡是孵化能力强的家禽,产蛋量便低。人们为了提高家鸭的产蛋量,更选择和保留那些产蛋量高的品种。可以说,家鸭不孵蛋是人类驯化改造的结果,是符合人们养鸭的要求的。当然,家鸭还保留了它们野生祖先的某些习性特点,如仍然需要在水滨生活,善于游泳和从水中摄取食物等等。这些习性虽然对饲养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黑龙江省域中食物丰富、喜水鸭的羽绒、羽毛质量上乘,所以人们并不急于让家鸭“失去”这些习性。可以假想,如果有朝一日,人们不再需要、不欢迎家鸭的这些习性时,那末通过一段时间驯化改造,完全可能培育出旱鸭一类新品种的。那是题外的话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