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与班级管理

  • 日期:2011-10-11 09:45
  • 来源: 一百分
  • 浏览:
  • 字体:[ ]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组成班级的学生有“长”有“短”,因此,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一、要善于认识“长短”。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认识了学生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要善于“短中见长”。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需要班主任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三、要善于弥补“短”处。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多增加感情投入,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爱的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四、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