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让学生发现美

时间:2014-05-30 18:08来源:网络收集点击:字体:[ ]

      摘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他们读了什么,写了什么,是否做到了发现生活的美和再现美的生活,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去完成这项审美活动。

     关键词:生活的美 感悟美 发现美 再现美 语文课文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审美。记得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即语文美感教学,是语文素质教学的突破口。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呢?这种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哪些呢?现将三年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做法作一总结,与同行们商榷。

     一、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 1、首先就要求老师的言语要优美,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审美活动。有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如果学生所接触的都是言语和文章的精华,那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提高。因此,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获取语感的过程,更是一个获取美的语感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这样设计导语 :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则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教师这样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大家都投入在济南的美中了。 2、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美。从课堂教学中感悟到美就是要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而作家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剖析这种感悟(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深层次的理解),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例如:诗歌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我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按“读、思、品、悟”四个步骤进行。前三步是悟的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够悟出作品的美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完成阅读中审美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我在教《饮酒》这篇课文时,就特别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a.谁能根据以前所学内容介绍一下陶渊明? b.本诗与陶渊明其他诗的风格一样吗? 为什么?c.这首诗让你感觉到了怎样的情绪,请描述一下? d.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同学们已经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生活的画面,掌握了作者的创作本意,感悟到了一种安平乐道的闲静之美。接下来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实践,a.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比较闲静的时候,当时在干什么,是怎样的心境?b.给自己闲静时画一幅画并题上小诗。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再创造,形成了学生自己的价值趋向和审美感悟。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 中重视学生这种能力的训练,何愁他们的审美能力提不高呢,何愁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二、在写作中培养审美能力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美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从初一时我就让学生通过写周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世界不缺乏美而是少了审美的眼睛。”让学生睁大审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它们往往是颇富哲理的,是美的,我们要用手中之笔去表现美的生活。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审美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别人的文章。现在学生的周记和作文,内容不再是材料的堆砌了,稚嫩的笔下流淌出的是感悟生活之美的汩汩清流。例如有学生在《自己的生活,自己装扮》中写道:我不喜欢总是伤今怀古,因为那样我就不会进步;我不喜欢老展望未来,因为这样会让我不想实干;我热爱今天,因为只有把握住了今天,才能使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无限的知识,游览无境的河山,去拼搏,去创造灿烂的成就当作礼物,送给明天的自己。”在《下雪天》中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当她朋友临终前提到“从前有一个天使,她叫雪,因为淘气,她独自跑到了人间,在那里,她遇见了一个很喜欢下雪天的女孩,并且和她成了好朋友,俩人在一起非常开心,可是有一天,上帝知道了,命令雪,马上回天堂,不然她的朋友将会有灾难,于是,雪终于伤心地离开了朋友,从那以后,每到下雪天,雪总是透过天堂的窗户看到人间的朋友,她,也倚在窗边看雪……”小作者的笔下流出的是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三、 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 叶圣陶提出作文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通过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这一点,我就训练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编书、出报刊、开文学意境画展、进行辩论赛、演讲比赛除通过这种语文实践活动,来调动他们创作的情感。到初三时每位学生出的书,不仅全打印、有插图、有前序和后序、页眉页脚连出版社印刷几次都有,放在书店可以鱼目混珠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多么自豪的事啊!有学生在书的序言中写道:“出书的畅快,如夜空中的一颗星;如枯河中的一滴水,如冰山中的一团火,让我心绪得以放纵,让我的灵感得以澎湃,让我的每一根神经得以舒松,这是一种平凡的幸福,但它却将是我一生的珍宝”这真是他们在用自己稚嫩的笔在倾诉啊,每当看到这些文字我都很感动。同时,我又利用课余或班会课带领学生进行名家名篇的阅读,要求当堂写出读后感或口头作文。学生的创作欲望非常强烈,有的学生还写出了非常精彩的文章。例如有学生说:“关注你自己,所谓‘各花入各眼’,只要有自信,美的那一面也就自然表露出来了……相信每个人都是美的,一旦发现他的美,你就有意外的惊喜哦!”这只是第一步。初中三年我都要学生订阅了《语文周报》在课外读,每周写一篇读后感上交,由老师批阅、讲评。通过这些形式的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更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让学生发现美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