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语文教学应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

时间:2015-04-06 09:25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在人的各种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关键、最重要的能力,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也表现在思维能力上。因此,《学习的革命》就强调“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全世界提出一份重要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其中说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吕淑湘老先生也曾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这是给学生的一把钥匙,学生拿了这把钥匙就会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日本文部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四大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塑造思考的心灵。”由此可见,学会学习和学会思考是世界教育的潮流趋向,也是各国教育的共识。因此,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其首要任务就是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培养、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课程改革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教师的主宰为主导,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而这正是塑造学生思维的前提。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望的,他们渴望自己能获得别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赞许和尊重。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也达到思维的训练。我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显著的效果。

——分组研读,登台表演;创设情景,体味意境

清代的刘熙载曾将文学意境分为四种:花鸟缠绵,令人感到明丽而鲜艳;云雷奋发,令人感到热烈而雄壮;弦泉幽咽,令人感到悲凉而凄清;雪夜空明,令人感到平和而肃穆。思维能力训练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这些意境的体味,这对师生来讲都有相当的难度。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巧妙地让学生去意会,这就得靠设置特定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中理解课文,从而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学习《核舟记》一文时,第三段写到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三人在船头的神态、表情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其中“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执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这一段,人物“共阅一手卷”所处的位置,各自的动作、表情,相互间关系,很难弄清楚。我便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先一起研读,疏通文意,然后按照课文的描绘逐句进行排练,最后三组分别登台表演,打分决胜负。经过这几个回合的研读、表演,学生都能正确理解课文,并体味文中平和而肃穆的意境。

而在学习杜甫《石壕吏》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反复吟诵之余,要求学生把这首叙事诗改编成课本剧并演出,学生们编排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情景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而如泣如诉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悲惨处境再现令人感到悲凉而凄清,使在场的很多学生潸然泪下,并深深体味到诗人那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这一切是枯燥乏味的讲解所无法取代的。

——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以最优惠的机会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要么焦虑不安,担心自己能否理解所学内容以致回答出错闹笑话;要么干脆对课堂来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意参与任何课堂活动。简言之,他们害怕学习,更谈不上什么思维训练了。怎样帮助这些学生投入学习,并在课堂上感觉自在轻松?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应帮助他们充满自信地面对课堂,让这些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此,每篇文章开课之前我都让学生充分预习,预习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必须圈点勾画批,同时要求做两件事:一是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和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划出来,并在班上说明理由或进行赏析;二是你有那些疑问提出来给大家讨论。这些都是学生人人要做而且能做到的事,这样的机会就尽量让给前面所提的学习能力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这对促进他们认真预习,大胆表现自己,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确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指出教师“除了他们的正式职务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个观点正是新课标对老师的要求,即教师要改变以往主宰课堂的观念和做法,以一位参与者、顾问、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本人的教学实践证明自主性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上“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整个活动过程 都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这次活动课设计中,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别从网上搜集我国八大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的基本知识、戏剧大师、优秀剧目等有关资料,然后各组制定方案,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以下方案:(一) “比一比,看一看”分别由各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介绍某一个剧种的相关知识、各组的课件集说唱表演为一体,很有观赏性。(二)“开心辞典——戏曲知识竞赛”采用各组抢答形式,使课堂充满竞争气氛、(三)“焦点访谈——我看中国戏曲”采用现场采访形式,学生和听课老师回答采访者问题,课堂上争相答问,气氛热烈,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四)“学一学,唱一唱”让各组学生上台直接表演,或清唱,或打斗,或表演水袖动作等等,妙趣横生,异彩纷呈,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而整个活动由学生主持进行,学生是那么开心积极,学生的思维是那么活跃敏捷。这次学习活动的成功证明,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活动能力都是难以估量的,从中我看到了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创设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

再次,明确老师的“主导”位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在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思维的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避免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即老师当起“甩手掌柜”,对学生放任自流。我们有时看到一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似乎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结果却是学生收获甚微,思维能力很少得到训练和提高。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仅以“旁观者”或“参与者” 的身份置身课堂,而忘了自己还是一位“顾问”和“指导者”的身份,或只“顾”不“问”,或该“导”不“导”。朱熹曾说“于无疑处要有疑,有疑之处要无疑,方是长进矣!”思维起于疑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导”就体现在“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寻根问底,要求学生举一反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学生毕竟受年龄、阅历、学识等限制,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有时难免流于肤浅,这时,教师就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台阶性、逻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指路标。如学习《台阶》一文,该文流畅、简洁但意蕴深刻,而学生普遍仅停留在对事件的把握上,这时,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课文开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课文中还有哪些话与之呼应? 2、童年的我在三级青石板台阶上蹦跳的情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写父亲坐在台阶上专注地看别人家的高台阶,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写父亲造新台阶时,作者有三处地方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说明它们各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情、思想、性格?这几道题既帮助学生从写法上了解本文特点,而且能让学生把文章的思路勾勒出来,进而品味细节、挖掘意蕴,有纲举目张的效果。

《教学的革命》告诉我们:“思考是通向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正是通过思考我们把散乱的事实纳入到有意义的上下文中,正是通过思考我们能管理自己的意识从而明智地生活着。”当前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不仅使之具有分析、归纳、概括、联想、想象等的一般思维,而且能开启其“发现问题的敏捷性,积极探索的求异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结果表述的新颖性” 等思维品质,这也就是美国教育所提倡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个体思考或互动思考中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智慧的光芒,在学会思考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语文教学应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