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15-04-02 09:57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昆明市石林县路美邑镇中学   陶银富

 

内容提要:通过阐述笔者所理解和进行的语文课改教学,列举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思考、探讨、研究、总结,旨在真正落实课改的思想和理念,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义   体验 教学情境 语文实践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有幸直接参加了实验区的语文课改教学,在两年多以来的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定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一些粗浅的体会,现将它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   利用资源,增强实践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以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全册书共安排了三次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就新课程对七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来看,要达标,决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所变通,特别是在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各方面配备又不齐全,因此很难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为例,农村学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文素养不高,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老师问他:读过名著了吗?竟然不知“名著”是何物。学校的图书馆只能叫图书室,藏书量既小,又太旧、太烂,破损不堪。而新课标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怎么办呢?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赵丽宏老师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为广大同学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让学生了解文学中的奇妙世界,我们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在班上搞一次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阅读名著活动,教师先列出一百部名著书单,并对一些名著做重点的推荐,然后由学生自己挑选自己要买哪一本,每人买其中一本,让他们家长亲自带领他们到城里去买,这样班上每人都有一本名著,全班至少也有四五十部名著,每人先阅读自己手上的书,看完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换。这样,三年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远远超过260万字,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实践活动也落到了实处。再比如说我们在上“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单元时要求学生周末回家时向自己的家人、长辈、朋友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民情及四季景色的特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各个小组的调查报告,在实际的教学中找出相对应的“中秋”、“端午”、“春节”、“春”、“夏”、“秋”、“冬”的报告与课文互相比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先分析几篇相关的作文,同作家笔下的文章对比一下,看一看自己同著名作家的差距在哪儿,经过学习、反思、体验之后,及时指出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这样既学懂了课文,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也加强了学生同社会之间的交流。

二、   注重建构,强化效果

    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单独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所谓“理解知识”与“消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做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建构主义的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理论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以知识建构主义为核心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只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而是一种现实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加工和改造并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一种建构,是学生在面对新的信息时如何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诸方面“同化”、“顺应”并建立起新的知识信息、情感价值等诸方面的过程。比如在上《冰心诗三首》时,可以让学生就自身对成功,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来整体感知全文。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上《伟人细胞》时可以根据学生对“男子汉”、“伟人”的认识谈起,结合文中贾里身上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假如你是贾里,你准备怎样去做等。这一切都是从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出发,在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与作为认识的客体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方式获得。比如在上《水调歌头》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月亮所代表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朗读这首词,让学生谈谈这首词中作者表现了些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思念”,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离别”,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等。实际上在教学中等学生谈完了,这首词的教学目标 也基本实现了,为了深化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可以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找出文章中最让他感动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这样即使学生弄懂了文章,培养了情感,又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思考,有话可说,同时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三、   形式多样,有效体验

课改进行了两年多以来,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形成了“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模式,然而对于有些课文来说,这一模式未必就是最佳选择,新课标的综合性学习中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 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忽视教学过程 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说的。强调体验性的理由十分明确,因为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它是自得自悟的生命活动状态,。在实际的教学中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生存过程的体验;二是课程文化的体验;三是创造性活动的体验。因此,体验性教学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除了组织一系列文学活动,办班报、校刊、合作交流等活动之外,另一种课堂模式也应当受到重视,即课本剧表演。以七年级上册为例,书中有许多篇目丢比较适合用来表演课本剧,比如《古代寓言二则》、《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等,学生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课文,然后讨论写出自己小组的表演剧本。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要大胆创新,写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上课时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全部表演完成之后全班评出表演得最好的小组。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同其他观众同学要做好记录,表演结束后,每个人都可以对表演者的表演作出点评。

课本剧表演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一件事,这种学习方式轻松、活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学习方式,往往是班上最调皮、最好动学生的最佳学习舞台。

四、   营造氛围,培养精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能动的知识建构者,而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理所当然,学生处于教育教学过程 中的中心地位。要营造个好的教学氛围,就必须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满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等。除了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外,主要是如何让学生、老师、文本这三者之间互相的交流与对话在和谐、民主、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现在的教师都明白教育教学必须转变观念,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然而在乡镇中学,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发言,不敢在众人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使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以“学生为中心”望而却步,最后只能丢掉以“学生为中心”变回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上去。该怎么办呢?首先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这一点可能年青教师做起来比较容易,老教师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年青教师往往会有一种认同感、亲近感,而老教师就不一定。其次是要多和学生交心谈心,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缩短同学之间的距离,另外就是多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比如课前5分钟说话,组织几次辩论赛,把口语交际落实到实处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对不认同的观点说“不”。

        总之,课改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相信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必将迎来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书目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