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新课改,教师成长的沃土

时间:2015-04-22 09:06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新沂市钟吾中学    张 军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上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师学习的动力,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一线的语文教师也一直都在探索、实践和反思中寻求一种能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所有教师都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新理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知识,与新课改一起成长,要与新课程同行,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师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    探索与研究

 

进入充满着鲜活时代气息、体现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近两个学年了,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

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怎样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呢?” 在实际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精神,现就近两学年里,笔者首届走进新课改并从事七、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与使用上有点滴体会,现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近两学年,笔者是首届进入新课改教学的,虽在思想上已高度重视,但倍感教学思路不够清晰,故迫切地认为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抓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培养和训练: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 和操作实施过程。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这确实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操作方式上的更新和学习,不能始终抱以观望和等待,而是必须进行积极实施,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以坚实的步伐走进、实施新课改,同时要坚决抵制、克服“敷衍、旁观、畏惧”等心态。

语文教师过去会更多地依赖“教参”,如今的教辅用书已经不能直接拿来上课,更多的内容是对课文比较简略和宽泛的评析,较多地提供教学资料,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考、创造的空间。教师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编者、作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共同对话的文本,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调整教法,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语文教师的阅读,不能仅一般性地为拓展知识面去多读几本书,而是要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鼓励学生主动感知阅读材料,与作品、作者交流,教师就应该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 中把握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传统的教学过程 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教与学的过程看似平静,其实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精神就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对文章知识的研究与探究,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体味与感悟,着眼于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的探究,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具体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探究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难点问题合作探究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同时新课改还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老师作为这场改革的先锋和具体实施者,应该在新课改的推行中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我。首先是会学习,我认为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教师就应该以“学习”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当前的教育现象和学习问题,教师只有会学习,才能适应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教学目标 的整合,在具体教学过程 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一改过的唯“分”论,要科学评价学生,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体现出“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精神,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欣赏、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来质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立足课堂,把课改精神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 之中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具体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让学生课堂上敢说多说、敢问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我在新课改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让学生课堂上敢说敢问,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堂质疑探究,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钻研课文的兴趣。同行们可能都会有这种体会,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敢发言,害怕说不好别人笑话,而且越是暂时后进的学生这种心理障碍越大,往往造成懒于思考,长期下来,对学习就会丧失兴趣。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有差异、有梯度,注意分层教学,每堂课提问后进生比例不少于40%,举手共不低于90%。这样,许多后进生能勇于、敢于发言,教师同样适时地给予鼓励、表扬,给学生一个合理正确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向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渐渐地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学习内容,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用谈话、交流的方式,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情感反馈,增强教师语言、表情等教态的亲合力,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变知识点的灌输为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的思考,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调老师在一堂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并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求教师能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更新理念,拓展教材外延,不断变化形式和方法

好奇是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上探索的兴趣也来源于新。笔者总是要求自己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不断“求新”、“求异”,每节课上都有亮点,有新鲜感。因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水平和能力的培养、提高。笔者在教学中分析课文时,摒弃传统的从头到尾的分析模式,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有时从结尾切入,有时从标题切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喜欢的语段切入,如《春》等,有的从学生阅读的疑点切入。读书方法也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互相指定朗读、分角色朗读、竞赛朗读、配乐朗读和学生首席朗读制等,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学生语文课的兴趣。教法设计上的变化主要从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计上和课堂目标设计上。单元目标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单元内课文处理的课时、教法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途径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具体目标设计一般是这样安排的:课堂阅读教学中采用“导、读、悟、赏、拓”五个教学环节。导即导语 设计,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导语 的重要作用,好的导语 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精彩巧妙的导语 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读”即课文适宜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感受情感等,为下面环节打好基础;“悟”结合朗读中语言的内容感知,来整体性感悟,品味探究课文,大胆质疑讨论,加深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情感体验;“赏”可结合具体内容比较欣赏、比较阅读,提升探究成果,达到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的和谐统一;“拓”即拓展迁移,加深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训练,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是教学目标 较高的一个层级。和阅读课教学相比,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美读课文之后,找出课文中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        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它好在        ”的句式说话,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有的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赏析得非常具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逐渐地培养起来。在教学中对文句赏析理解上我常常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效果较理想。

3指导阅读,厚积薄发,提高写作水平

①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阶段的阅读能力在于发展阅读技能,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名著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针对目前学生中出现的阅读量减少,阅读情趣与品味日趋娱乐化、浅层化的倾向,我采取学校图书馆借阅和家庭藏书互阅共享的形式,成立班级阅读小组,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可以读名著、读人物传记、科普书籍等,教师主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推介,把课外阅读与课文学习相结合。当然也可读一些中学生杂志、知识报刊和贴近当代青少年生活的小说,如《读者》、《青年博览》、《读写月报》、《杂文报》,又韩寒《三重门》、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这些既增强读书兴趣,又对他们认识当代生活有好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教会他们分清要点,注意从中吸取知识,注意体会其中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我还适时在班级里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辩论会、朗诵会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等。这些做法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平台,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②新课标要求的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以前传统作文教学中,或多或少地缺少整体思路,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写篇文章,老师精批细改,然后评讲作文。最终结果,老师辛苦,学生感觉无味。笔者在这些方面做了些改革的尝试:

首先是从积累做起,由浅入深,学会运用。学年伊始,就要求学生做好每周摘抄精彩文段,而后要求写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名言,继而又要求摘抄之后,写上点评,写阅读感受,由最初的周摘抄到现在的学生随笔,定期同桌或在小组内交流,相互点评,可以针对一篇也可针对阶段所摘抄的内容。一学期后,发现部分学生阅读面较广泛,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佳作或畅销的青少年杂志等读物,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同学在摘抄积累后,能把这些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衍了事的,在评讲中及时地针对性提出指导和整改意见。

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实现教学过程 中学生体验的生成,作文教学不仅如此,更应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由“材料准备──写作构思──语言表达”构成的完整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情感、气质个性表达呈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 中要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把学生带人写作过 程。因此我明确了学生在学期各个阶段的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注意加强语言的训练,语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起点。许多同学怕写作,其实就是学生觉得写作内容自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进行语言训练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炼、要美,通过进行“课前两三分钟”的口语训练、采用摘抄、读背、赏析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实践证明,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费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上好作文指导课。新的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无助”,尤其是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如指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就必须给学生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点拨就可出彩。同时结合具体的文体、话题等从审题、选材、结构、语言、拟题方面进行具体的专题指导。

三、教学中应注意反思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艺术

1、恰当评价和正确引导学生

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适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从而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也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就尤如给学生“雪中送炭”。否则将适得其反,比如在一次校内公开课活动中,出现了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的不全面,这时授课老师说:这位同学答的不完整,继续思考!这样一个否定性评价,就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还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对学生的评价不论对象,不分是非。当学生答完问题,老师就是“掌声鼓励!”“太好了”“真棒!”“very good”等,如果一节课一直这样出现就成形式化,而且有时学生的回答是否真的适于这样评价呢?有一次我到邻县某校听课,在课堂教学的知识迁移板块中,考查学生课外知识积累时,让学生背诵诗句,有位学生站起来背,但诗题、作者及内容中有明显不相符的地方,老师当时:“不错,你的诗歌底蕴很深”,这一句话不要紧,把全班其他同学全误导了,在座的听课教师也一片哗然。其实对学生的评价要细化、具体些。到底是哪个方面不错,评语要简炼具体。当然对不同的学生评价方式也应有区别,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成绩好的、对成绩暂时后进的;对性格内向的、对性格外向的等都应注意根据对象、场合等的不同而区别使用。

2分组学习的合理组织是合作探究、尝试成功的基础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学习中不但需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发现在课堂教学中,于是乎不少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目的为了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当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议论纷纷,但细心观察实质上并不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而有的在玩,有的默不作声。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又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所以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时,既要明确全组学生的“共同目标”,又明确每个学生自身承担的任务,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目的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组内职责,这样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都能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还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经历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让学生能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受到预期效果,否则只能算是一种形式。

另外还有课堂上学生的课本剧表演,这种办法不能滥用,要根据内容来定,以能利于主题表达和学生理解的方可采用,否则会弄巧成拙。同时也不能把教学探究理解成一连串的发问,问题的形式、角度和质量要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佳,还要尽力避免问题提出后出现个别优生不假思索、后进生因有学生的瞬时回答而没有时间思考的现象,要给每个学生同样的思考空间。

3、教师要有明确的角色转换意识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课程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教师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同时新课程大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诸如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加大,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多元价值取向等等。在新课程环境下,课程的不确定性使教师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力,有了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同时也就有了决策的责任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决策者,而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

所以说在课堂这个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也不能出现像有些教师课堂上因此而不敢多说话,惟恐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敢妄加评论,生怕压制学生的个性。或者甚至有些老师上课时更不敢提问学生的生字词的掌握运用情况,似乎若提问这些究不是新课改了等。这样的话又会进入另一个误区,因此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该继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有机结合,不可偏颇。

 

以上只是笔者在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对语文教学新课改的一点理解和体会,我认为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课改也不是纸上谈兵,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战场,只有老师的观念首先转变过来,语文新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力争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教师应该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在新课改这片沃土中成长!也希望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①《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钟启泉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教师怎样走进新课程》    李建平《中国教育报》

③《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傅道春 教育科学出版社

    新课改,教师成长的沃土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