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讲”与“练”

时间:2015-03-14 10:23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2003年度省市中学

语文教育论文评选

 

 

皖灵璧县第四中学 

 

吕叔湘的《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1978年《人民日报》)指出“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句话道出了当时语文教学效率低这个事实。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过去我也常常有这种体会和困惑:自己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达不到基本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例如:相当一部分初三毕业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他们不会分析文章;不会写常见的应用文……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是,从语文教学本身来看,我以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还在于教师无休止的讲、学生完全被动地听的“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这种“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其不足之处有二:第一,这种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教师“满堂灌”,学生很少或者没有训练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进一步改革,实现“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叶圣陶语)的教改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教改目标呢?我以为正确处理好教师“讲”与学生“练”的关系,目前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大师们是怎么说的吧。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吕叔湘先生在一九六三年四月的《关于语文教学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指出:“如果要追问两者(讲与练)之间的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

张志公先生在一九六二年的《说“练”》中指出:“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

可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大家的主张是一致的,这就是语文教学在“讲”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练”,即:“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方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既然如此,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实施“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这一语文教学模式呢?

首先,应把教师的“讲”压缩在二分之一以下,要“精讲”。我以为语文教师的讲,说穿了只有三点,即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讲明疑点。此外,大可不必多讲,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讨论。语文课文前有提示,中有注释,后有练习,该老师干的活并不多,老师何必非要“越俎代疱”呢。那么,有人不禁要问:学生不读怎么办?老师引;学生不会读怎么办?老师导;学生不想学怎么办?教师诱。这一引一导一诱,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语文。因此,我总觉得语文教师的精力应主要放在怎样少讲,怎样精讲,怎样引导、诱趣上。而不是放在滔滔不绝的“满堂灌”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当然,语文教学中压缩教师的“讲”,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教师的“讲”了。不仅不可以忽视,而且要求更高了。要求语文教师应力求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高水平的“精讲”境界。

其次,应把学生的训练活动提高到二分之一以上,要多练。语文教学强调“精讲多练”,但“多练”并不是让学生在题海里乱扑腾,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好”、“练准”。所谓“练好”一是练会,把原来不会的东西,通过练习练会练懂。二是练熟,通过练习,熟练地掌握那些已经懂了的东西,包括加深印象、适当背记、加快速度等等。三是练巧,灵活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这是语文教学高层次的要求。这三级训练是因人因文而异的。如何把这三级训练与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确定最佳的练习方案和练习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练准”。要练得准,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上述三者的结合点。最了解学生实际的自然是他们自己,他们应该有这个自主权。对一篇课文的学习,教师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后。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学习和体味课文的语言运用、章法结构、写作技巧,乃至思想意义等等。这学习和体味的过程就是寻找结合点的过程。

下面就以上《想和做》这篇议论文为例,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处理“讲”、“练”关系的。

课前,我认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简介作者情况。这一环节重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本文阅读,我采用的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朗读法,边朗读边指导(为学生分析课文做准备)。鉴于学生初学胡绳的文章,对作者的情况除课文提示中所说的内容外,教师还应适当补充介绍,便于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作者,有利于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投影显示:胡绳,笔名蒲韧,江苏省苏州人。中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三六年在上海参加爱国救亡运动,四十年代担任过《读书月报》主编,解放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等职。胡绳早年从事哲学的普及工作,曾发表哲学通俗读物《新哲学的人生观》等,以后一直从事哲学、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在《思想方法》《理性与自由》《怎样搞通思想方法》等。(此项的目标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二.明确中心论点,弄清说理脉络。由于本文通篇以举例来说明道理,文字浅显易懂,没有生字难词和深奥的句子,结构层次也一目了然,再加上课文前面有阅读提示,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是能够弄清本文的中心论点和说理脉络的。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并举手起来回答。

讨论归纳明确:

中心论点是:“无论什么事情,‘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全文的说理脉络是: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再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然后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当把想和做联结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用事实证明论点的能力。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事例来证明“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并特别挑选了三、四名平时学习虽然用功,但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来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与课文第八段文字对照得出结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由此再指导他们选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投影显示如下问题并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课文第一段,如果只保留“空想”这个词,而把“凭空”一词中的“空”字删去,行不行?

讨论并归纳:不行。因为这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脱离实践的想只能是凭空的,说的话也自然是空话。

2.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做法为什么不值得赞美?

讨论并归纳: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一天忙到晚”(费时费力);从事情本身来看,做的是“一向做惯”(不去想)和“别人要他们做的”(被动的);从做事方法来看,是“依葫芦画瓢”(不想创造)。因此,做事的目的不明确,不想改进,没有发展进步的愿望,自然是不值得赞美的。

3.为什么要举游泳的例子说明“要从实际出发,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的道理?

讨论并归纳:道理是抽象的,实例是具体的。以实例证明道理,或是以实例说明道理,便于人们领悟道理的正确性。

4.文章分析议论的重点是“想”还是“做”?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重点在“做”。可以从课文第二、三、四、八段的文字得出结论。因为重在“做”的现象比较普遍,容易为人所见,受到赞美,但是实际上却是影响发展进步的。人们应该认识到它的严重性,所以作者要多做点分析和议论。

四.文段阅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过“多想出智慧。”这就是说,必须勤于思考,多动脑筋。

有人说,工作成绩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这话似是而非。诚然,光想不做,想得再好,于事无补; 脱离实际,想入非非,还会把事情搞坏。但从实际出发,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边做边想,做想结合,想得越深,做得越好。因此,在工作中多思多想,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1.这两段文字提出的论点是:(     )

A.勤于思考,多动脑筋。 

B.边做边想,做想结合。

C.在实际工作中多思多想,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D.想和做都很重要,不可偏废。

2.根据这两段文字提出的论点,从下面几个题目选出合

适的标题:(     )

A.做想结合                            B.边想边做

C.边做边想                            D.提倡多想

五.当堂检测(巩固本节所学的内容)。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_______             (    )______

磨                                  转

        (   )_______              (    )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a.滔滔不绝                b.成年累月          c.投机取巧

d. 埋头苦干              e.依葫芦画瓢      f.劳而无功

3.填空。

(1)《想和做》节选自《      》,作者________,文章针

对____________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3)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的途径是:一要_______二要_____。

(4)全文的说理过程是:先论述____,再论述_______。

(5)这篇文章论述的特点是:首先叙述_____________并

对此加以分析;然后_______________,再加以评述。

    (6)当堂批改(学生互改并订正)。

由上可见,通过认真备课,并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并不多。表面看来,教师还相当“清闲”。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教师的“讲”了。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精讲”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训练,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并在学生“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切实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讲”与“练”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讲”与“练”相关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