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古诗文教学——让它与学生走得更近些

时间:2015-04-17 08:12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广州市海珠区蓝天中学  朱  翠

      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我喜欢这些虽古犹新的文字,在教学时我把这种偏爱不由自主地传染给学生,如果学生能跟我一起体验古人曾经历的生活、思想和喜怒哀乐等等,然后恍然大悟:古人原来也有跟我们一样的思想和感情……那么我觉得古诗文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最大的体会,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原则,那就是:一定要揭开古诗文的神秘面纱,使学生觉得古人离我们很近,他们的思想、情感就活在他们的文字中,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达到活学活用古诗文,进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我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始终在实践我的这项原则,我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培养古诗文朗读能力时,注重整体朗读,读出古诗文的内在意义节奏,避免念经式诵读;有时用投入角色加深理解的方法来帮助朗读。

例如在《晏子故事》教学时,先给几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自学,了解大意。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原文该按怎样的节奏读。(晏子见楚王,楚王问:“齐/无人耶?”晏子对答:“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楚王说:“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答:“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然后请两名学生按刚才讨论的朗读节奏对一遍话。

再请另两名领悟力较强的学生用现代语言创造比较生活化的对话读出来或

演出来,要求配合语气和表情: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傲慢地)问:“齐无人耶?”

晏子(自尊地)对答:“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楚王(不屑地)说:“然则子何为使乎?”

晏子(从容,绵里藏锋)对答:“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有了这些感知后学生很自然地读出其朗读节奏,也很容易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了原文。

在《《世说新语》两则》《曹刿论战》《隆中对》等文的教学时均可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达到投入诵读的效果,总之古诗文课堂教学要整体感知,培养语感,不必急于求成地去讲解文意。

二、古诗文字词和文意的教学避免过于平板枯燥。

在开始一篇新古文的教学时,注重疏通文意,尽量不强求字句直译,能讲出大

意即可。在初学一篇较难的古文时,可以让学生一人一句轮流讲大意,当遇障碍

时可自己选择同学来帮助自己,这样轻松而不单调地串讲文意,使课堂上学生讲

起文意时有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

对需要落实的文言重点字词,如果孤立地由老师来讲,学生会觉得很闷,可以

采取2-3人小组看注解、查资料自学,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的方式;也可以在疏通句意的过程中,反问学生某个意思是原文哪个字词体现出来的,使古今字词通畅鲜活起来。

即使是讲文言字词、作语言积累时,也注重古诗文与现代汉语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活古诗文,避免使之成为深奥得让人望而却步的古董。例如古单音词今天常用

双音词表示,为了使学生理解文言字词,可教学生“组词法”,如:学而时习(温

习)之,逝(流逝)者如斯,使人索(搜索—寻找)扁鹊,盖以诱(引诱)敌,

乃悟(领悟)前狼假寐。

成语是文言的化石,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口技》“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时”的“名”(说出)时,便联系“莫名其妙”;在讲“益”(更加)时提到“精益求精”;讲“闻”(听说)时联系“耳闻目睹”;讲“瞑”时,提到“死不瞑目”。

还有一些典故和历史故事创造了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宝库,把历史的镜头拉近一点,适当讲一些,学生也会饶有兴趣,如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为加深理解,可以讲讲三国周瑜和二乔的故事。

三、课堂提问设计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习或质疑古人的思想和行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之能在自己的学习、写作、甚至生活中去活学活用古诗文。避免使学生视之为朽木,厌弃它,或视之为负担,仅为应试而学它。

例如学完《论语》,可以逆向提问,加深理解: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那么,怎样才配称为君子呢?(引导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认为学习有三种状态,最佳的状态是痴迷——像画家在作画中找到乐趣,像音乐家在音乐中忘我陶醉,这句话孔子怎么说?(引导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又如学《核舟记》,可以抓住一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价值的思维点来组织学生探究:1、用散文式的语言描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2、雕刻者刻画东坡三人的神情态度是想表现他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我们知道的古代哪些文学家、诗人在人生逆境时仍能保持豁达的胸怀?3、舟尾“卧着的楫”又表现了什么?

又如学古诗词时,尝试从生活出发来提问:登上高山之巅,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抒怀?朋友失落,你最想用李白的哪句诗劝他?很多同学喜欢旅游,去西北,你将领略到哪些诗句的意境,去江南,你将领略到哪些诗句的意境?也可由人生哲理出发来提问:古代诗人晏殊感叹时光的流逝的名句是什么?这句未免消极,苏轼却有积极的人生观,是哪一名句?你喜欢他们两人中的哪一句?

四、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与古人发生共鸣,从而产生亲切感和学习的兴趣。这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对课文能进行再创造,或者有一个再创造的思路,由学生来填充创造的空间。

例如《论语》教学时,,可以由学生创造一个能套用《论语》中名句的情境,或想象孔子在发生一件什么事后拿那些话教育弟子的情境。

《木兰诗》教学时,我是用我的个性化语言把教学过程 变成一种带动学生的个性体验,我的目标是唤起木兰在学生心中的英雄形象和美好的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古典文学审美积淀。例如:※木兰百战建功,凯旋归来,天子召见她,还有她的伙伴,天子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干什么?(举行庆功大典)那种盛况可以用李白诗句“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为证。这么多立功将士中,木兰的功劳最大,从哪里看出?(赏赐百千强)看来在天子心中,木兰已成为出类拔萃的战斗英雄。木兰对于功勋、赏赐是什么态度?没有欣喜若狂,没有居功自傲,反而非常平静,她的愿望是什么?这可以看出木兰的什么?(木兰依然有纯真美好的情感)请两名同学想象表演木兰与可汗的对话。※木兰回乡一路所见所闻所感没写,请同学们想象。(故乡的山水经过战乱,一片苍凉,木兰怎么想,怎么做……有学生想象木兰把可汗赏赐的财物拿来救济乡里,这更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家人听说木兰回来,成了战功赫赫的大英雄,他们当然非常高兴,父母到外城迎接,为什么?阿姊“理红妆”为什么?小弟“向猪羊”为什么?这些写出了什么气氛?木兰一到家,是一副天真活泼的女儿情态,请同学们想象这位平民英雄的情态。家人亲热地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他们会不会问木兰得了多少赏金?木兰去拜访伙伴,伙伴们表现怎样?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战士们心目中,木兰确实是出类拔萃的战斗英雄)

又如《寓言四则》教学时,我的方法是: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每人改写一则寓言成现代故事,发挥联想和想象,补充对话,自编台词,力求写得生动活泼;提前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布置每个小组准备表演。我的课堂设计分四步走:1、请学生朗读课文,能读流畅,给以鼓励。2、各小组表演(评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演员)。3、各小组讨论研究四则寓言的寓意。4、各小组讨论四则寓言的新解,说说生活中所见所闻同类事例,理解它们的现实意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出现了优秀的改编台词,如:南先生到齐宣王面前自荐,说:“我八岁开始吹竽,我别的都不会,就会吹竽,我保证把最好的音乐献给大王您听!”又如演《塞翁失马》的小组增加表演了差役抓壮丁的情节,很生动,其实是从以前学过的《石壕吏》得到启示并加以创造的。

又如讲《过故人庄》《游山西村》《归园田居》等诗词时,我试图把诗词内容串讲成一个个故事,让学生走入故事中来学习,如《游山西村》:陆游年老了,有爱国之志无法实现,决定去乡村走走。他决定到山西村朋友家做客,村民们都很热情,从哪一句看出?回忆来时寻找村庄的不易和沿途感受,觉得很美,从哪一句看出?与官场、都市繁华大相径庭,村里的民风淳朴,从哪一句看出?要告别了,对朋友的告别语毫不客气,说以后说不定哪天夜晚来敲你家的门,这是为什么?诗人陆游,为什么不干脆像陶渊明那样留在乡村生活呢?

五、尝试用特殊手段帮助教学效果的实现,使学生在各类语文活动中被古诗文的魅力所征服。这些特殊手段例如:

1、课堂再现或创造表演,如《论语》、《寓言四则》、《唐雎不辱使命》;

2、师生同背古诗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老师背下来,对要求学生背诵有说服力;

3、以画配诗文或用语言展开文字想象,如“带月荷锄归”、“绿杨阴里白沙堤”、“桃花源”美景等;

4、课堂讲故事,如《狼》;课堂小辩论,如《愚公移山》;

5、改编古诗词为现代诗歌,如梁嘉欣同学改写的《天净沙•秋思》:太阳的余辉,残留着凄惨的淡红/枯藤紧紧地缠绕着,那株垂危的老树/乌鸦归巢栖息,不时发出几阵凄凉的歌声,像是同情,像是讥笑:游子,你的家呢?/溪水在桥底下潺潺流过,滋润了我的心田/伴随着几处温馨人家,不时飘出缕缕炊烟,夹带着饭香/我骑着一匹瘦马,孤独一人走在古道上/秋风萧瑟,宛如一首凄美绝句,吟在心中/夕阳缓缓下降,何处是西,何处是家/浓浓的思乡愁,浪子在天涯。

6、创造性改写、续写,如《木兰诗》学后要求写1500字,学生对木兰离家前的豪情和柔情、在路上的复杂心情、在朝堂上对天子的慷慨陈词等细节的想象丰富起来,锻炼了创造力;

7、活学活用古诗文竞赛(题目可从学生中征集);

8、搜集活动——搜集报纸媒体中的出自古诗文的精彩语句;

9、利用长假期背诵古诗词,在开学初趁热打铁,开展背诵比赛;

10、开展对联大赛或搜集本地名胜中的对联活动;

    11、还有一次借中秋节之际,我尝试进行古绝句、律诗创作比赛,并在年级墙报中展出。我的学生创作中不乏佳作,最重要的是师生在商量、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在锤炼字句及立意方面有了些感悟。如:《秋思》(吴嘉欢同学)

一井汪水(建议改为一轮玉盘)悬夜幕,暖意绵绵遍千户。

不知嫦娥乐与否?唯待梦中共欢聚。

《无月歌》(陈梦瑜同学)

万代千秋柳梢逢,海角天涯黄昏逅。

愿君莫惜秦时月,俯首低头共人间(建议改为更待今朝书中游)。

《中秋盼长大》(黎嘉良同学)

中秋有酒空对月,说(建议改叹)我年少不能饮。

试问要待几年后,才能与君三百杯。

                              《中秋杂想》(谭艺韵同学)

幼年渴念欢佳节,今辰看作平常夜。

明月是否变了样,只是心境(建议改此时)已漠然。

                              《明月夜》(何艳丹同学)

望月思华年,追忆成哀思。

月满星辉时,此愁可变迁?(建议依次改句序为3214)

《中秋》(欧光宇同学)

(没改,对化用古诗、引用广州民谣曲名和广州老字号给予鼓励)

中秋时节月光光(广州民谣曲名),路上行人向天望。

借问月饼何处有,路人遥指莲香楼(广州老字号)。

(注:以上所引小作品均出自本校2004届初中毕业生的笔下)

 

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

厦。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广州的学生,已不自觉地接受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日渐产生疏离和淡漠,语文教师如果生硬地传授古诗文知识,只会引起学生学古诗文的恐惧,但是,如果是一种自然的输入,学生又怎么会拒绝自己的本土文化呢?古诗文是一种芬芳的精神食粮,语文教师如果善用,将会泽被后世。以上我所作的一些小尝试是有限的,希望同身在课堂的语文教师们一起探索更多更佳的方法。

    古诗文教学——让它与学生走得更近些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