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浅谈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时间:2012-09-03 09:09来源:教学辅导点击:字体:[ ]

信息时代的来临,全球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促使人们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也就对新教育形式下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加适应入世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教育工作者着力应该探索和噬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开于实践的机会。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像是一对亲昵的娈生兄弟,需要我们在教育中融会贯通,达到最终教育目的。 而语文教学是全科之首,不仅与研究性学习要息息相通,而且还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认真听取了一所中学的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报告中,我似乎看到了语文教学工作的新的起点。他们以《人与建筑》为课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把课堂搬到生活当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会建筑的造型特点、环境特点、功能特点、审美特点,让学生对从小处所的建筑环境,和对家的了解、感受 入手,了解建筑风格、功能及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空间概念,用观察探知无穷的奥秘。认识环境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住宅条件如何反映居住者生理心理的需要。小组员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报告小论文中那些虽然不完美却犀利的文字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不光带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同时我似乎也看到了学生对知识探求的热情和成功的喜悦,这一切都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急于解决的难题。研究性学习与日常教学最大不同是让学生不仅仅是呆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要自己走出教室、校门,走进社会,自己去探索、观察、认知、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无法,教无定法”是教育工作者早就达成的共识。但究竟在现实生活中要怎样的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素质使之真正适应现代的社会进程呢?研究性学习中的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重视人际交往与合作、培养能力、认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重要联系,明确现代科学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均须借助于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让我禁不住思索:就语文学科而言,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
一、培养观察生活、探究周围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性探索的体验,磨练语文本领。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是一座语文大矿藏,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因此我认为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师绝不能被卡在语文课本中去,仅为了教而教,也不能让学生仅为了学而学。就语文教学空间来讲,也不该被缩微在狭小的教室,课本、教参、练习册,可以转移到图书馆、阅览室、家庭、社区、市场、工厂、田野、旅游胜地、实验基地,移往报刊、声像传媒,移往思维王国想像世界。面对群体的、个体的、现实的、虚幻的、校园的、家庭的、社会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师生都要有广阔的胸襟开放的意识,拓展眼界,多维扩张,超大型越课堂。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步入自然社会,投身于更广阔更丰富的生活天地教学语文,磨练语文本领、生活本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学生对知识量的渴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一本薄薄的语文书中,而且对于探究这个庞复的社会充满了期待。读读课文,背背笔记,写写模式化的作文是落后消极、拙劣的已经遭受淘汰的语文学习方式。语文的教学应是灵活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走南闯北”调查了具有代性的建筑、娱乐场所、商业网点和居民区,对居民进行访问。他们从多角度考查,不但了解到人们选购房屋时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在情感上深受教育。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与发现,感叹世界的精彩之际培养了交际、观察、思索、探究与体验的能力,同时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真正的在发现中获取真知,而这也是一生受用无穷的。
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善于确立问题,能够建立假设,能使用基本的研究工具,会搜集信息、数据、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等,提高语文素质。
在进行“人与建筑”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和接触这个社会中的事物,自主搜集信息数据是的结果是令人惊讶的。果真应了“手指尖上出人才”的这样的一句话。在占有和积累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和内化就是仔细分析和研究收集来的资料。这样做超过了单一的书本知识学习,对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人才在未来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而且在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形成了对他所研究的问题的思考,现在需要他们运用文字陈述自己的观点。从他们的记录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操作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他们不仅用眼观察、用耳朵听取而且还去进行文献研究,上网查讯等等。这些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听、说、写和运用支配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关注自己的学习生活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并努力从中发现问题,这对推进学生对自然、自我和社会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 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证明,学生真正得从中受益匪浅。引用曹炎和任红颖同学的小论文的结尾,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收获吧:“这些结论都是我们通过长达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得来的,结果虽说来之不易,但我们课题小组的同学都觉得用这种方法学习还是很有意思的。这种不经过单纯通过传授面得来的知识,非但不容易忘记还锻炼了我们各种能力。”

三、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语文合作精神。
学生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去玩、去学习。特别是居住在城市的小孩子,独生子女们少了一些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心理上和承受能力上都比较脆弱,甚至多了一些骄纵和依赖,自私之心使他们在交往中屡屡受挫,这样往往不能适应现代的社会发展需要。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集体的力量,很难有结晶。在研究性学习中个体探索有利于他们自身和整个小组其它成员。我们可以将近学生分成异质小组,在民主而又和谐的氛围中鼓励同学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实践证明,学生们在研究活动中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还真正地体味到人际间的交往的重要性。他们在课题上进行了分工,学生挨家挨户的走访,在生理与心理上接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也惊喜的发现,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学生一改以往的讨论过程中遇到的不愿意发言甚至各做各的事情这种等现像,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探讨问题的活动中来,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切实学会科学方法,教会语文思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理学家朱熹一语道破。的确,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知,人的心灵才会更澄明,才能真正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而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会致力发展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潜力,这是一种最可贵的能力 ,但创新离不开科学,没有科学为指导就无创新。研究性学习使人能有一种正确的科学的创新思维的示范和启迪,它能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陶冶人。科学文化包罗万象,盘根错节,化复杂为简单才是聪明的教育,学会学习是最终要教会给学生的教育目的。有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学生们渴求知识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对课题的探索过程也让人感动。他们取得了成功,相信这也会成为他们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明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随时随地可知、可感、可学、可用,可测,可评。这正是告诉我们要把语文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优化学习心态、广开语文资源、畅通学习渠道、丰富评价形式内容,要走进生活、打破沉闷、挣脱束缚、放飞心灵羽翼,将语文教学变大、变活、变新、变灵。

    浅谈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