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中国式父母困惑:回归还是偏离 谁主沉浮?(4)

  • 日期:2011-09-18 09:34
  • 来源: 快乐学习
  • 浏览:
  • 字体:[ ]

  这次考试深深地刺激了刘洁——她本以为孩子一直学得“很好”。一年多后,刘洁最终决定辞职成为全职妈妈,并将五年级的儿子转回公立小学。

  同样是在五年级,男生张念武被妈妈许敏从江西南昌转到北京一所公立小学。原来的班级甚至在讲台旁单独设置“耻辱座”,填鸭式的教学还一度让张念武有了自闭倾向。

  许敏也不懂什么是奥数、迎春杯。看到北京的孩子们三岁就进新东方学校,她焦虑得整晚睡不着,“不是因为自己孩子成绩不够好,而是因为别人的孩子学得太多了。”

  自小接受美式教育的刘逸峰,挫折同样持续而来。转学第一天,老师“像遇见怪物似地”向妈妈刘洁告状,“你们家孩子怎么这样啊。课上着上着就站起来,在教室里溜达一圈又回来了。校长在上面讲话,他就下面嘣的一句,‘校长你错了’……”于是,第一个月,逸峰几乎天天被罚站。

  与同学们出去玩,他们说起《还珠格格》的小燕子,儿子不知道;有孩子想委婉地表达看法,儿子看穿后毫不留情:“你撒谎!”于是,班主任对着刘洁摇头:“你家孩子,太‘单纯’了。”

  “我只是想他的个性得到保护,但是没有想到过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在做人的标准上、在他对人对事的看法上,差距这么大。”希望儿子留学后回国发展的刘洁,深感让逸峰回归国内教育环境的必要。最终,在付出十几万的补课费、参加半年多的周末考试、甚至不惜被家人称为“法西斯”家长之后,刘洁带着逸峰接到了重点中学的“密电”——她终于“赢”得了这场战役。

  “可是,还有那么多打了败仗的呢?”许敏笑言自己便是“失败者”之一。然而,她意外寻找到另外一条道路。在一次偶然看到自闭儿童的电视报道后,她支持儿子张念武发起成立了中国首个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海洋星空基金会”。“幸好奥数没考好,不然我们就走入死胡同了。”许敏渐渐发现,原来不以分数为中心的生活也很快乐。

  回归还是偏离、应试还是素质,还有更多和刘洁、许敏一样的中国妈妈们在其间疑惑彷徨、挣扎摇摆——“天堂里的受苦人”,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授、家庭教育专家陈建翔甚至为纠结的中国父母们如此定名。他说,“希望教育里面多一点平常心、少一点竞争心,让孩子自我选择。”

  这个观点,黄湘雯很是赞同。然而,女儿心怡最近一次的经历又在提醒她,在当下社会,让孩子自我选择亦困难重重。

  她看到心怡写的一篇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开头是这样的:“谈到‘喜欢的一句话’时,有些人会说‘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飞翔的雄鹰’,或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只有八个字:‘心,今天过得还好吗?’这句话,是我每天跨进车门时,妈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多么希望未来的每一天都会有跟妈妈的口水战,每一天都有笑声,每一天都有甜蜜。因此,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便是:‘心,今天过得还好吗?’”

  语文老师批注:“胸无大志,立意不高。重写。”(记者/陈薇)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