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家长为孩子烦恼,孩子则嫌父母烦

  • 日期:2020-12-13 17:34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家长教育孩子的最佳状态出现在学习前阶段。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最佳状态是出现在学习前阶段。
为什麽这样说?我们的父母在孩子学前阶段总是充满耐心和爱:一句一句教他说话,一步一步扶他走,耐心讲故事,动情地唱催眠曲。遗憾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
有很多家长都向我抱怨:现在的孩子真的很不像话,跟他讲道理,他却不听劝告,嘴硬,讲的理儿比你还多,有时候把父母的话也当成无谓的唠叨。一言以蔽之——烦!家长为孩子烦恼,孩子则嫌父母烦。
这种情况是否很普遍呢?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孩子可以坐下来交流是很奇怪的!
 
缺乏交流,主要是父母的责任
那有什么问题吗?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还是交流方式有缺陷?
没有很好的沟通,孩子当然有责任,但更多的问题是父母。家长心中担心,语调急促,心境不平和,往往使谈话变得不讲究方法和效果,只剩下一味的情绪宣泄,甚至变成单纯的抱怨、责备和不满,这样做的结果,自然会使听话人产生排斥、反说心理,从而使交流被迫受阻。
尊敬与信任是沟通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沟通。这个基础意味着交流的双方是平等的,并且代表了彼此可以接受对方。
 
家长应该学会倾听,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
我初中时的一位同学脾气特别好。每一次考试,即使她的孩子考得不及格,她也从不骂人,而是陪着他坐下来,对他轻声说。小孩讲卷子是多么难,考试是多么不容易,她总是耐心地听他抱怨叹息。从没见过她这么着急。
有一次我问她,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脾气,她告诉我原因,原来,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很严厉,每次她考试不及格,父母都不会问为什么,也不会听她诉苦,而是看到成绩,劈头盖脸,责怪打击。
她说,有一次自己因为考试时肚子痛,结果没有考好,回到家后,紧张不安地把卷子交给了母亲。母亲扫视了一眼,冷冷地说:“十道题错了一半,你怎么不想想想,给你吃的饭全是白吃的,你真笨。”
她觉得委屈,刚想开口辩解,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就被母亲尖刻地打断:“不是故意的还考成这样,如果是故意的,难道不是要考零分吗?今晚不要吃东西了,要走到墙角,自己反省,”她从这样的经历中,了解到没有倾听所造成的伤害。原本可以一吐为快的冤情,变成了难以言说的冤情。这个事件,即使在她成年以后,仍然是她心中的一个阴影,所以,她发誓再也不让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去经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痛苦。
 
正如我这位同学的父母,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认真听孩子说话,在父母眼里,孩子还没长大,怎么能比大人懂得更多呢?要是和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自然就错了,所以不必听。所以,当孩子与父母沟通时,父母要么表现得没有耐心,甚至以“忙”为借口拒绝倾听,要么心不在焉地一边工作一边看电视,对孩子的话语充耳不闻。
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很容易就把交流关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是一位全能的“圣徒”,自己是“上帝”,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还多,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长,自己就是一个小屁孩,当然只虚心学习。要知道,这样一种定位,自然不是平等的沟通。
 
所以,学习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不管孩子是否正确,都要养成让孩子说完话的习惯。假使孩子正处于气头上,想让他发脾气,想让他发泄坏情绪,家长不妨先坐下来,静静等孩子,静静看着孩子,不打搅孩子,不打搅孩子,不打搅孩子,专心听讲,不左顾右盼,不三心二意,这就相当于告诉孩子:我们在关心你,我们在认真听,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这种态度,使得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成为可能。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