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样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 日期:2020-11-18 16:15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怎样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古代的人说:“凡事有先见之明,无先见之明则废。”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做好课前预习,即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新的课文内容,达到初步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书不读,人不谈”。”把鱼给别人比把鱼给别人好。”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如课前预习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将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结果表明,经常课前预习的学生成绩高于未预习的学生,且差异显著。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尽管预习很重要,许多老师也很重视,但实际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只限于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对课文中的自然段落进行标注,对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和知识进行了解,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了解,对课文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进行了解,甚至还不知道该怎么写。这种低效和无效的假预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起什么作用,其效果不言自明。
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必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保证所有学生都具备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本人对预习有效性的认识。
预习应付教学和学习确实是一种铺垫作用。即引导学生走上新的视野,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让预习真正成为一种“铺垫”,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指导。老师应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对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有学生自己写的新单词,有自己理解的新单词,有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自己感悟理解的,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预习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预测。对教师而言,预习具有侦察功能,应将其视为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注重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举例来说:在引导学生提问时,原来是让学生随便问问题,结果学生问的问题多而杂而突显不清,老师难以把握。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关键字、重点句子,在教材中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学生而言,预习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在课堂上集中学习。
预习应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我练习。教师在预习前应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备对教材进行解读和把握的能力。这次自我练习,从短期目标上,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做铺垫;从长期目标上,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捕捉问题,驾驭知识等能力。
古代人讲得好“砍柴不照纹,累死砍柴”,所以为了提高预习的效果,除了精心设计预习题目外,还要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
预学习的方法有:
第一次阅读: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也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
第二标记: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单词,句子和段落。以横线标出新单词和新单词;以重点标记标记出关键词;以波浪线标出意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以五角星标出重点段落;以问号标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等。
三查法:查工具书,解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课文相关内容。
第四问:预习课文时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五写法: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写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为了让预习更有效果,教师和家长必须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监控。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对阅读教学中的感悟内化的过程。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