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首页 > 学生 > 学生资讯 > 正文

《周礼》是何人的著作?

  • 日期:2011-05-25 11:05
  • 来源: 网络收集
  • 浏览:
  • 字体:[ ]
  《周礼》这本古书共有4.5 万余字.它以记述各种官职的形式来阐明制度, 所以历来又称作《周官》.这本书中的官职, 用天、地和四时划分为6个部门.在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6 个部门中, 各有首长和下属官吏数十人, 构成一个严密的官僚体制.据说这本古书在汉代发现时, 就缺掉`冬官'这一部分, 於是就用一本类似的书《考工记》补上, 成为现在这个样子.那末, 这本书究竟成於什么时代? 出於何人之手? 历来说法非常分歧.这里我们简略介绍并分析於下:

   (一) 西周周公所作.汉代刘歆宣传《周礼》是`周公致太平之迹', 后来学者如郑玄等多信之.《隋书·经籍志》称: 《周礼》是`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但是这种说法可疑的地方很多.洗从文体上来看, 春秋以前不会出现如此洋洋洒洒, 详密而有组织的巨制;再从官职名称来看, 郭沫若曾作《周官质疑》, 把西周铜器铭文中的官职和《周礼》比较, 发现很多矛盾;三从田制来看, 《诗经》、《孟子》、《礼记·王制》中都说西周有`公田', 而《周礼》中根本没有;四从封国面积来看, 《周礼》说`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显然太大, 与周初情况不合;此外, 《周礼》中常见`把五帝'、`掌五刑之法', 这都应是战国中期五行学说兴起后的说法.

   (二) 西汉末刘歆伪造.从汉代出现此书开始, 到清代的康有为等, 许多学者认为, 《周礼》是刘歆在王莽篡位当国师时, 为了配合王莽的政变而处心积虑地伪造出来的.《汉书·王莽传》云: `摄皇帝 (指王莽) 遂开秘府, ……发得《周礼》.'可见这是王莽当政时代的产物.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如宋代陈振孙认为: `此书多古文奇字' (《直斋书录解题》) , 其他名物度数, 也可与周制相参证, 应该是先秦古籍.

   (三) 战国策士的建国方略, 或说是战国法家谋求统一、富国强兵之书.《周礼》每一部分的开头都这样写道: `惟王建国, 辨方正位, 体国经野, 设官分职.'可见这是一部建国方略.战国时的游说之士, 一定要有伟大的治国计划, 方能打动诸侯国君, 获取高位.《周礼》要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 国内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诸侯, 实行中央集权.《周礼·天官·大宰》云: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这就是说, 国王可以用爵、禄、诛、夺等八种手段来操纵群臣的行动.《周礼》中又详细讲述了军队的编制、赋税的征收, 特别讲到要用刑法来控制人民.《周礼·地官·族师》中说: `五家为比, 十家为联, ……使之相保相受';《秋官》中又说: 每年正月, `布刑於邦国都鄙', `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这和商鞅的变法措施甚为接近.

   (四) 战国时齐国人所作的记述现实的书.《周礼》和齐国的文献《管子》有密切的关系.《周礼》云: `五家为比, 十家为联';《管子·立政》也说: `十家为什, 五家为伍';《管子·禁藏》又说: `辅之以什, 司之以伍.'《管子》有`相壤定籍'之法, 《周礼》也有`乡遂分上、中、下授田'之制.《周礼·大司寇》说: `禁民讼, 入束矢於朝, 然后听之.'这又是齐国规定的`足甲兵'的法令, 见於《国语·齐语》.齐国是在东夷少数民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封建国家, 一直保存着氏族公社组织和奴隶制的残余.这些在《周礼》一书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五) 战国时儒家所编的经典.它是以西周、春秋的制度为基础, 经过整齐划一, 加以系统化和理想化而编成的.《周礼》中记述农民有自己的份地, 有比较完备的水利系统, 但他们一无耕牛, 二无铁器, 生产工具是很原始的.《周礼》中记述的军队编制: `王六军, 大国三军', 也与《左传·襄公十四年》所记的西周、春秋时的军制: `周为六军, 诸侯之大者三军'相当.从思想倾向来看, 《周礼》中有浓重的儒家思想.《天官》中明言: `儒以道得民';《地官》中又讲要以`六德'、`六艺'教万民.当然, 法家思想也有相当多的影响.所以有人认为, 它的作者是接近法家的儒家, 或许是荀卿弟子所编.

   (六) 非出於一时一人之手, 西汉末公布时又经过窜改.因此, 其中有不少互相抵牾的地方, 彼此缺乏照顾, 没有精密计算.如《遂人》中说`十夫有沟', `百夫有洫', 是十进位制;而《小司徒》却说`九夫为井, 四井为邑'.这如何能配合起来? 书中还有上帝高於五帝的说法, 南北郊祀之制, 三皇五帝的史统, 这些都是西汉时代热烈讨论的问题.

  《周礼》成书於什么时代, 作者是谁, 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约可举出上述六种说法.究竟哪一种说法为近似, 读者宜细心鉴别, 反复思考而慎择之.(郑嘉融)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