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门诊 > 正文

儿童情绪的发展

  • 日期:2011-07-08 11:03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情绪是人们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反映。一般地,喜、怒、哀、乐是人们表现的情绪形式,利用这种情绪方式可以表达个人当前的愿望与需要,同时也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婴儿很早就能用哭与笑这样的情绪表现作为紧密联系照顾者,躲避陌生人,调节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社会工具。儿童有着广泛的情绪反映范围,他们有时喜气洋洋,十分高兴,有时则闷闷不乐,显得有点焦虑,而有时候又会变得愤怒和暴躁。1.新生儿的情绪反应 新生儿基本上有两类情绪,即愉快和不愉快。情绪都跟婴儿生理需要的满足与否相联结,随着需要的变化和认识的发展产生了婴儿情绪的动因、情绪包含的内容以及情绪表达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一岁婴儿已有俱怕、厌恶、发怒、快乐、兴高采烈、情爱等情绪反应。6—7个月的婴儿开始对特别照料他的人,尤其是母亲产生了一种婴儿特有的感情依恋,同时或稍后一些婴儿会表现出见到陌生人产生怯生的现象。儿童最初的依恋多数是对某个人,以后可以有多重依恋。婴儿已有情绪的共鸣或原始的移情作用,这是其以后形成同情心的基础。2.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绪不断地分化,社会性情感不断增多,有了羞耻感、同情感、妒忌心及责任感等。婴儿期儿童情绪表达具有易变性、易冲动性和易感染的特点,末期还具有了责任感的萌芽;学前期儿童的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一般成年人体验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儿童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及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不同。学前期儿童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常极度强烈而高涨。
     先学前儿童已萌芽了道德感,其理智感的产生的突出表现是好奇和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性;学龄初期儿童的情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其情感的表现方式仍是比较外露的、易激动的,但不够深沉,也不易保持,有点“事过境迁”;情感反映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深刻,出现了与学习兴趣、学习成败相联系的理智感和对集体的荣誉感、友谊感、责任感等。其对情感的控制力也由弱变强;学龄中期的儿童的情绪带有冲动性,易激动,不善于自制,行为不易预测,而且其情绪往往是矛盾的,有时很依恋父母,有时又怨恨父母。在少年“独立感”和“成人感”的驱使下,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学龄末期的儿童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这些情感往往由社会重大的政治问题、广泛流行的社会观念、对人生的理解等问题引起。在长期的教育下,青年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已形成了与道德观点相联系和道德信念的道德理想,他们充满着浪漫主义热情,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希望能为人类社会留下自己的足迹。但也有少数儿童,由于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会采取一种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人为的自我分析,一种奇特的自我欣赏,或表现过于“清醒”,对人生表示厌倦或淡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