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三颗纽扣”的房子》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时间:2015-03-28 09:12来源:网络收集点击:字体:[ ]

 一、我的教材观:

     《“三颗纽扣”的房子》是一篇意大利童话,故事记叙了木匠三颗纽扣做了一间很小的可以推动的房子到外地去谋生。晚上,遇上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前来求助避雨的接二连三,他来者不拒。国王受到了启发,决定放弃王位,拉着小房子周游全国,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这篇童话寓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发展层次清晰,重复的情节,重复的语言,刻画出穷木匠纯朴、善良、美好的心灵。把好人的心虽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的哲理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本文篇幅较长,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一躺下就睡着了”。写穷木匠拉着自己做的小房子在青翠的大草地上过夜。第二部分从“一会儿工夫”到“就给赶出了王宫”。写整晚上有人求助到小房子避雨,穷木匠来者不拒。第三部分从“天快亮的时候”到“汽车由国王骑马护送着开进首都”。写天亮后,国王受到启发,并帮助了这群贫困的人。第四部分,即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穷木匠又做了一间跟先前一模一样的小房子。课文中有一句概括全文的句子:“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发人深醒,给人启迪。根据教材特点,编者意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本课共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能认识本课的1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我选择第二课时,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①抓住中心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的哲理。”②以演代讲,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教学重难点为:抓住中心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的哲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学的需要,我准备了如下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中人物的头饰。二、我的教法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引趣法。情境教学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学时,我通过童话中的情境进行复习,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2、品味重点词 、句、段,理解寓意。主要通过让学生找出文中最感动的句、段,在交流、理解、感悟中充分体会寓意。3、朗读感悟法。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如同给作品以生命。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边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充分感悟课文寓意,达到入情悟义的效果。三、我的学生观: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方法如下:1、自主探究法。课标指出: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我通过问题:“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段,谈谈体会。”,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感悟、领会。2、表演体验法。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演课本剧,在换位体验中,以求达到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加深理解寓意。3、想象创新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的是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续编《国王与小房子》,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延伸。四、我的教学程序: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五个部分:(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著名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重重地敲在学生的心头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首先,在课的一开始,我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颗纽扣的房子》,理清了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这节课三颗纽扣的房子又与我们见面了。(多媒体出示三颗纽扣的房子)目的是以生动、形象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紧接着,我相机进行复习:这房子里都住了哪些人呢?让学生自由畅谈。这样,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同时也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学生也就不知不觉地进行了课文情境中。(二)品读课文,理解寓意。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设计问题:“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段,读一读,说说体会。”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时空,在自主探究中充分体会穷木匠那颗善良的心灵。这不仅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同时了符合了长篇阅读课文的一般教学规律。其次,我让全班学生交流:最感动的句、段,说说体会。著名作家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释放,想法得到尽情表达,穷木匠的美好品质也就体会得淋漓尽致,课文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接着,我让学生动动笔,画出“能概括文章内容的中心句。”这时,学生轻而易举,就找出了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最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朗读,让他们互帮互助,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为下面的表演作铺垫。(三)角色表演,情感升华。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师生与教材文本对话融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本,这样就确立了文本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材是一本“学本”,重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强调对话过程,最终学会对话和创造。在这一环节,我准备了人物的头饰,让学生小组合作演课本剧,通过“学生小组试演——全班汇演——师生评议——说启发”这一系列活动,把教学一步步推向高潮,让学生完全融入角色,感觉自己真的就是国王,是那个乐于助人的穷木匠,是那些需要帮助的无家可归的人。真正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到穷木匠那颗博大、纯朴的爱心,以此达到指导学生自己的行为。(四)联系生活,拓展情感。师:这节课,我们从“三颗纽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颗纽扣”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也知道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同学们,那你今后应该怎样向穷木匠学习呢?让学生自由谈谈。目的是以简洁的语言总结全文内容,同时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领域,更深入地走进木匠的心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五)课后练笔,延伸情感。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 因此,本课的作业,我创设情境让学生练笔:“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坐在小木屋,巡视全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国王做了什么吗?请你续编《国王与小房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儿童眼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奇妙面神秘的。想像是创造力的源泉,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国王展开想像进行习作,不仅诱发了学生的创新冲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总之,爱因斯坦过: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将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剩下什么样的素质。相信这堂课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不只是暂时的!

    《“三颗纽扣”的房子》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