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图表(下)

  • 日期:2017-06-25 14:01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图表(下)

 

来自:要学习网 

 
 
[L](包括生殖的种类、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4.2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4.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4.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4.6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7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五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5.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5.4 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5.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5.6 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5.7 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5.10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11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


5.12人类基因组研究 
       5.12.1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大事记 
       5.12.2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主要内容 
       5.12.3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基因组比较(大约) 
       5.12.4  人类基因组24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申请的专利数目(截止2006年)  
       5.12.5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5.13遗传的中心法则 

5.14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5.15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5.16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5.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

5.18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5.19自由组合遗传题的快速解法



5.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5.21 杂交育种  
        5.21.1培育显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5.21.2培育隐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5.22 人类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

5.23 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

5.24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5.25伴性遗传的特点
说明:这里讨论致病基因的遗传。隐性遗传表示隐性基因致病,显性遗传表示显性基因致病。


5.26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


5.28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X遗传病的比较

5.29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

5.30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 
5.31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选学)    
5.32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 

5.3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5.34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5.35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

5.36生物变异的类型

5.37基因突变



5.39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5.40染色体结构变异

5.41染色体数目变异

5.42四倍体(AAaa)的自交分析
 

5.43三体(AAa)的自交分析 

5.44染色体变异的几个概念的比较

5.45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自然形成途径

5.46单倍体育种


5.47 多倍体育种

5.48利用遗传学原理的育种总结

5.49人类的遗传病

5.50人类遗传病的预防(优生)

5.5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

5.5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三个原则与群体遗传学

5.5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5.54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与关系


5.55遗传平衡定律



5.56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5.57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5.58选择的类型

5.59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改变了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5.60改变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5.61突变与选择的关系

5.62隔离的类型

5.62物种形成的方式

5.6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6.1生态因子的组成  

6.2非生物因子的作用




6.3生物种间关系比较

6.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6.5种群的一般特征

6.6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6.8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6.9生态系统的成分

6.10典型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


6.1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6.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1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1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6.1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16生物圈及其稳态

6.17全球环境问题土地沙漠化
森林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气温上升  臭氧层损耗  酸雨
6.18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6.19生物多样性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