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口才 > 社交口才 > 正文

注意提问的策略

  • 日期:2010-03-16 10:00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一般说来,提问应当开门见山,要了解什么,就问什么。可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自己需要了解,直问会引起对方某些不快或者挑起隐衷,就要比较巧妙,含蓄一些的发问。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人利用发问来设圈套。高尔基在小说《三人》里这样描述伊利亚被检查官审问的场面——检:你能不能告诉我,星期四下午两点到三点之前你在哪儿?伊:在小酒店喝茶。检:啊!在什么小酒店?在哪儿?伊:在‘普列’酒店……检:为什么你能这样确切地说你恰好这个时候在酒店里呢?伊:因为进酒店以前我向一个警察问过时间,那警察告诉我是一点多钟……大概是一点二十分检:你认识他吗?伊:认识……检 你自己没有表吗?伊 没有。检 你以前也问过他时间吗?伊 问过……检 在‘普列文’酒店呆了很久了吗?伊 一直呆到有人喊杀人了……检 后来到了什么地方?伊 去看被杀的人。检 当场,就在那店铺附近,有人看见过你吗?伊 也是那个警察看见过我……他还把我从那儿轰走……用手推我……检 很好!……你问警察时间是在凶杀案发生以前,还是以后呢?伊 ……这我怎么能知道呢?看,检察官没有达到目的。他原来设计一个圈套,要证实伊利亚与谋杀有关,其发问策略如下:(一)提些琐碎的,与案情没有什么实质性关系或毫无关系的问题,以便麻痹伊利亚的注意力和警惕性;(二)选择适当的时机,当受害者心理上“解除武装”,认为不再有什么危险的问题时,便向他提出实质的问题让他回答,审讯达到最高潮时所提出的问题是:伊利亚问警察的时间是在凶案发生以前还是在以后。不管怎么回答,伊利亚总会处于知道作案时间者的地位,也就是处于凶手的地位。但伊利亚猜着了检察官的想法,并及时发现了给他设的圈套,便提出反问:“这我怎么能知道呢?”也就是说:“你怎么能问我凶杀案的时间问题呢?
     既然我没有行凶杀人,当然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最后的回答宣告了检察官的破产。有时,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的问题不便直接提出来,就需要试探,从语法上讲,常用两种句式:(1)用选择问句(即并列几个项目,让回答的人选择一种)这项目中,问话者往往会有侧重,但多问几个,便留有试探的余地。如果青年为向一位青年姑娘表示友好,想和她建立联系,但不便直说,于是他采用选择问句说:“您看书是给您送去好呢?还是您来取?”(2)用否定的形式去探问,如果有的人健忘,自己的钢笔不知放哪儿了,但直接问人显得冒昧,可以采取否定的形式来试探。如:“您没有借过我的钢笔吧?”表面说“没有,”其实问“有没有”。如何防止尴尬 谈话中当对方一时回答不上或不愿就某一问题谈下去时,一般不宜生硬地追问或跳跃式地乱问。要善于转换话题,缓和空气,或用商量的口气与对方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把要了解的情况弄明白。1979年,我上海市友好代表团访日,刚好日本大板府竞选结束岸昌先生被选为知事。在会见代表团前半个小时,日本记者访问岸昌。开始问他“你今天的心情如何?”“你新任知事有何感想?”“为什么你急于会见中国代表团?”对此,岸昌笑而不答。记者见他不开口,就采取另一种方式问:“你今天早餐丰盛吗?”“有没有孩子陪你共进午餐?”岸昌对这些问题无法回避,终于开口。就这样,慢慢地打开了局面。在对方谈的时候,提问者要注意观颜察色。对答者感兴趣的事情,应表示关心。适当时,提问者可以谈谈自己的经历与看法。如果仅仅因为羞怯而不爱说话,可以换个话题先聊点无关的事情,问问他家中的情况。当对方谈到某些问题自己听不懂时,只要与主题有关,还是要认真听。非但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而且要把它记录下来,伺机请求对方加以解释。实在谈不下去,可以休息一下,或者改日再谈,给人家一个思考的机会。也可以说说笑笑,使对方无拘无束,心情愉快。双方亲密融洽,推心置腹,为了以后见面再谈打下感情基础。与上述相反的情况是,答者过于“健谈”没完没了地谈与主题无关的话。万一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躁,不要过多地打断对方,在适当的时候,不妨说:“这件事很有趣,希望以后继续请教您,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谈谈刚才的那件事……”这样,巧妙地中断了令人厌烦的话题,使谈话恢复到正题上来。这种提示有礼貌,而且保持了对方的兴致,一般谈话者是乐意听从你的建议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