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多方观点:孩子在家上学行不行?(2)

  • 日期:2011-12-09 09:35
  • 来源: 会员投稿
  • 浏览:
  • 字体:[ ]

  符合多元发展违背国家法规——我左右为难

  家住大兴区兴政东里社区的王女士表示,邻居家的女儿没上过幼儿园,小学,跟她家孩子一样都是10岁,邻居家的孩子现在主要是学英语和数学,其他的就随孩子兴趣。现在明显能感觉到两个孩子间的不同,邻居家的宝宝对学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英语应经学到了初中阶段,爱好广泛,而且学得也快。相比之下,他们家的宝宝有点厌学情绪,每天回家都要家长督促着才能完成作业。面对问题还有些缩手缩脚的。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如果几年后她需要上初中,怎么去参加考试?现在的小学是不给保留学籍的。邻居的孩子是已经明确了不上初中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这个勇气,《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有送适龄子女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否则又违反了国家规定。

  为此,王女士认为,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它将学校教育的部分职能移植到家庭中进行,追求教育个性化,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这与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应当允许进行试验。

  《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有送适龄子女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虽然进行家庭教育的父母本意并非不送孩子上学,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接受教育,但还是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为此,她感到左右为难。

  教育者说:

  由一场危机事件引发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思考,让不少家长左右为难,采访中很多家长成为中间派。那么,究竟该不该让孩子在家上学?记者采访到关注超常教育的解淑平。

  竞争意识的缺乏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家庭学校的主要缺点是儿童失去了与其他同学社会交往的机会。虽然现在家庭学校的父母们正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经常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在一起,包括利用互联网的交流。但是,家庭学校的孩子通常处在一个没有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中。

  另外,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高中之前的所有教育,都是打地基阶段,这些基础打得越牢越深广,未来的可能性越多。孩子从小置身于学校这样的大环境中,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其“可能性”与包容性可能大大增强。当然,家庭学校有可能给孩子在某些方面更为充分的发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孩子向某一方向发展。“学校教育应该是一个人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家庭教育很难给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体验。”解淑平说。

  对“家庭教育”引发的多种声音,解淑萍表示,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对人的教育的思考与争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只能说,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跟发达国家相比,有待完善,但不要过于强求。

  (解淑平,关注超常教育,曾与北京八中超常实验班负责人合着《精英之门》,现为某教育报社资深编辑记者)

  心理咨询师说:

  对待教育的分歧,曾有10年教学经验的赵玉芬认为,它反映出的是家长对教育的不信任,为什么不信任,这是值得教育界反思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搞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儿童的体验。所以,一些本来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知识和素养的家长对学校教育不信任,是有理由的,这应该促进教育界人士的思考,学校教育究竟病在哪里?

  谈起家庭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时,她认为,传统书本式的课堂教育,不注重孩子的成长。其实,教育应该蹲下来看孩子,不应该一味的命令孩子做这做那。应真正做到与孩子换位思考,了解孩子,想他们所想。说到传统教育,赵玉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传统教育是一辆大卡车,老师、司机和好学生坐在驾驶室,而不好的孩子坐在车厢里。路上坎坷不平,很颠簸,不好的学生随时都可能摔下车去。公平的教育要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开车,都能开车上高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