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父母家教经验交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2)

  • 日期:2012-09-05 08:56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作为高中生更是如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需要通过他人的引导和自身参与,获得最强烈的、成功的内心体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和强化。作为父母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体验成功,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要让孩子认识到成功不是难事,成功不一定要人人皆知,成功未必是惊天动地,当我们为一件事付出了努力并最终有所收获,这就是一种成功。我们经过努力学会了修理汽车是成功,经过努力学会折纸飞机也一样是成功;我们升入了理想的大学是成功,我们经过锻炼克服了面对众人发言胆怯的问题也是成功。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并坚持下去,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4、困境中给孩子以信心和勇气,引导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一帆风顺,不遭遇任何困难和挫折,但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真的一帆风顺,谁也免不了遭遇困难和不顺。作为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高中生,遭遇挫折时更容易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作为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找到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解决和应对,让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在此基础上付出努力、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5、别把学业成就作为孩子唯一的目标。

  作为现代人,学校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境之一,学业发展的好坏对人的发展、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就人生而言,学业发展只是人生成长中很少的一部分,学业辉煌者人生未必成功,学业平平者人生发展也未必平平。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到什么样的成绩,而是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业上达到自己能力所及的较高水平。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北京某高校一位研究生导师因事要宴请宾客,就让自己的一位研究生帮着去买请柬。研究生接受任务后问导师:“哪里有买请柬的?”导师说:“某大街某文具店。”该研究生听后欣然前往该店,结果店里的请柬卖完了。于是该生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找到导师问:“某店已经卖完了,还有哪里有?”这个例子固然有些极端,但是在过于看重学业发展的家庭中,此例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业发展的登峰造极不等于人生一定会成功,只要孩子努力了、付出了,成绩好点、坏点都不太重要,如果学业成了孩子的唯一目标,当这一目标无法达到时,孩子的人生之路往往会走入死胡同。

—–

  6、教子成人而非培“龙”养“凤”。

  对中国父母而言,“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大多数大家普遍的心态,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但是,就现实而言,真正成“龙”成“凤”的往往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做了一条普通的虫子,用辛苦和劳碌在树叶和青菜间觅食。大家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都希望自己冲进三甲、名列前茅,但在一个集体中,最好的只能有一个,最终绝大多数人成为“最好”的愿望都会落空。所以,作为父母,教育孩子做好一个“人”才是正道,才是真正的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7、引导孩子学会全面分析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从实际出发去走好自己以后的路。高中生自我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自我的认识也越来越明晰,但是,这时因为充满幻想和激情也容易好高骛远,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志向高远”;同时,也可能因为一时的挫折、不顺而垂头丧气、丧失信心。所以,作为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全面分析和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找到自己的目标,不脱离实际“胸怀大志”,也不盲目自轻自贱,对前途和未来失去信心。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