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公办学校外来子女名额受冷遇近九成空置(2)

  • 日期:2011-09-28 09:31
  • 来源: 学生家园
  • 浏览:
  • 字体:[ ]

  在刘林平看来,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时,显然没有对当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顾及农民工的现实状况,政策流空也就顺理成章。

  要解决目前的尴尬,刘林平认为,应当提高政策的灵活性。“条件应该是相对的,既然不合适,就应该结合实际及时调整,而不是把那么多名额空在那里浪费。比如,交社保3年以上的没多少人,能不能放宽到一两年;超生了,但不太严重的,能不能也给一个机会。”

  不少外来工家长也提议,既然还剩余那么多名额,政府能否考虑适当放宽条件,让更多孩子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来自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曾担任广州市人大代表的赵虎说,既然提供了这么多的公办学校名额,最好还是物尽其用,“要像高考录取一样,如果没录满,就降低点分数线。”

  探索

  企业获得部分公办校名额分配权,可作“人性化”调整

  来番禺已经4年的林杰涛,今年顺利为孩子争取到了一个公办学校名额。谈起这个话题,他说,能进入公办学校,不仅一年能省1万多元,最主要是能保证教学质量,家长也能陪在孩子身边。

  林杰涛的孩子能进入公校,得益于番禺区东涌镇的探索。该镇今年率先出台《关于东涌镇企业员工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优惠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把部分名额分配权下放给了企业。

  根据《办法》,企业年产值和税收分别达到一定数额时,可以为相关企业员工提供相应学位数量,由企业自行分配,作为对员工的激励。其中,除了“要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办暂住证”是刚性条件之外,其他都可以由企业“人性化”调整。

  据介绍,今年东涌镇辖区内,按照番禺区政策申请的80多名申报者中,有约40人符合条件,最终获得入读资格。而按照东涌镇《办法》申报的80多名镇内企业员工中,有近60名员工获得了资格。东涌镇教育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镇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企业员工子女读书问题,从而可以让外来人员更安心地在当地扎根。

  “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企业,理应拿出部分公办学校入读名额交给企业来分配。况且,一个工人是否作出贡献,企业是最了解的,企业在分配这些名额的时候,会从更公平、实用的角度来考虑,毕竟如何留住人才关系着企业未来,每一个企业都会认真对待。”赵虎认为,从解决更多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机会的角度来看,东涌镇的做法为番禺甚至珠三角地区解决外来人员“后顾之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