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委回应关打工子弟校 称不让1个学生失学(3)

  • 日期:2011-09-23 09:59
  • 来源: 学拼音
  • 浏览:
  • 字体:[ ]

  “每天5元的午餐费,每月70元的交通费,一个孩子每个月就要多花200多元,只好咬牙硬撑了”,她说。

  记者从新希望学校了解到,该校有本校和分校两个校址,本校已被拆除,有近两百个本校的孩子已经到分校报名,准备9月份开学来这里上课。分校的老师在电话里明确表示,不需要五证,只要每学期交800元学费就行。但据了解,分校也无办学资格。

  昨日,分校门外的胡同停满了面包车,行人只能从车旁蹭过去。学校里有一栋破旧的二层小楼、几间平房和一个散发着异味的厕所。

  记者透过开着的窗户看到,教室里课桌椅破旧,墙皮大片的脱落下来。一位自称工作人员的中年女士表示,已经有本校的很多学生过来报名了,被问及新增了这么多学生,这栋二层小楼怎么坐得下时,这位女士说,“9月份我们会启用另一栋教学楼。”通过这位女士的介绍得知,这栋新教学楼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宿舍改造成的。

  打工子弟校变迁20年

  1992年 北京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但不久夭折。

  1993—1996年 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初创时期。刚开始,这些学校里只有几名学生,校舍建在菜地里,教师由一两名在外打工的家长担任。

  2003年 打工子弟学校创办之初,都是“非法办学”,直到2003年,北京市将第一张打工子弟学校的合法办学许可证颁给了明圆学校。但直到今天,能够获得办学许可证的打工子弟学校仍只有60余所。

  2001—2003年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市场出现了淘汰、兼并现象。一些小的打工子弟校经不起学费的价格战,被吞并。

  2006年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自办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打工子弟学校加以整顿和管理,提出“分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指导方针。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各地先后开始大规模取缔打工子弟学校。同时,对涉及的学生进行安置。其中,海淀将15000余名学生分流到公立学校读书,朝阳则出台举措要取缔先看能否分流。

  2011年 海淀、朝阳、大兴24所打工子弟学校面临拆迁。

  ■ 特写 来京6年换了3所学校

  他们是一群习惯了迁徙的“小鸟”,离开老家的山路弯弯,走进城市的宽街高楼,随父母从一处城中村,辗转到另一处城中村。

  小伙伴刚玩熟就散开,老师刚亲近又陌生。

  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因为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断消逝,背着同一个书包,走进不同的教室。

  迁徙求学,路漫漫。

  “彭雪珂”,8岁的河南女孩握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字迹端正清秀。

  10日上午,位于海淀区东升乡的打工子弟学校新希望实验学校因租赁合同到期,被产权单位东升乡科技管理站收回,校舍全部拆除。学校800多名学生失学,彭雪珂是其中的一个。

  五证不齐难入公办校

  昨天,学校被拆成了一片废墟,几名工人正在打磨废砖。

  “他们又没学上了”,父亲郭华回头望望孩子,叹气说,因为孩子,全家人已经搬了两次家。

  来京6年,郭华夫妇一直以卖水果蔬菜为生。起初,郭华的3个孩子都在新发地附近的南苑小学读书,读了4年多,“学校突然被拆了。”此后,夫妻俩将孩子转学至东升乡附近的育红小学,但在育红小学只学了一年,就因为所租住的房屋拆迁,3个孩子再次转学,来到新希望小学,郭华说,自己也想给孩子找公立学校,但因为办不齐五证,公立学校不接收,只能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但让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次只读了半年。所谓“五证”是指,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上学,一定要上学”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