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是谁?

  • 日期:2011-05-22 12:50
  • 来源: 网络收集
  • 浏览:
  • 字体:[ ]
  以来初杨家将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中, 常常有一位被称为`八贤王'的人物, 相貌堂堂, 而且正气凛然, 往往在杨门老小与奸臣矛盾冲突激烈, 而昏庸的皇帝又偏袒奸臣一方的危急时刻, 他挺身而出, 仗义执言, 皇帝老子见他也怕三分, 於是邪不敌正, 奸臣一方败北.在传统剧目《潘杨讼》、《寇准背靴》、《辕门斩子》等戏中他虽然只是一个配角, 但起的作用却并不小.戏曲当然可以虚构人物的故事, 但是虚构总得有些依据.一般学者都认为, 历史上确有`八贤王'其人, 但他究竟是何等样人, 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戏中`八贤王'的名讳赵德芳看来, 似乎很简单, 查阅《宋史》卷二百四十四有`燕王德昭、秦王德芳列传', 按图索骥, `八贤王'赵德芳必是那个秦王德芳无疑.但是秦王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 病死於太平兴国六年 (981 年) , 卒年23 岁, 此时杨家将中的老令公杨业尚活在世上 (杨业死於986 年) , 杨延昭才24 岁, 还没有担任边关的统帅, 因此这个秦王赵德芳不能和《潘杨讼》、《寇准背靴》、《辕门斩子》中发生的故事有关.

  也有人认为, 这位`八贤王'应当是宋太祖第二子德昭, 宋太祖赵匡胤共有四子, 长子德秀、三子德林早夭.宋太祖病亡, 按照`父位子承, 长幼有序'的方式, 应该由德昭继位, 而且赵德昭聪明英武, 很有韬略.但是, 赵匡胤病重时, 其弟赵光义经过`烛光斧影', 登上皇帝宝座.朝廷上宗室大臣有不少人为他抱不平.《宋史》中记载, 有一次德昭随叔父宋太宗从征幽州, `军中尝夜惊, 不知上何在, 有谋立德昭者, 上闻不悦.及归, 以北征不利, 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 上大怒曰: ‘待汝自为之, 赏未晚也! ’, 德昭退而自刎, 上闻惊悔, 往抱其尸, 大哭曰: ‘痴儿何至此耶! ’, 赠中书令, 追封魏王, 赐谥.'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宋太宗夺取皇位后, 对其侄子仍然戒心甚重, 赵德昭知道在这位猜忌心甚重的叔皇手下, 日子不会好过, 於是一死了之.人们同情这位被逼死去的皇子, 称他为`贤王', 让他手执打皇金鞭, 可以上打昏君, 下鞭奸臣, 以出愤懑之气.

  但是, 问题是无论赵德芳还是赵德昭, 历史上都没有被封`八贤王'之事.《宋史》中只是记载, 赵德芳死后, 被宋太宗追封为歧王, 后改楚王, 徽宗时又改封秦王.赵德昭死后追封魏王, 后又改封燕王, 不知这`八贤王'之称从何而来?

  因而也有人认为`八贤王'之名当指宋太宗第八子, 名元俨, 宋人笔记《谐史》中称他: `生而颖悟, 广颡丰颐, 凛不可犯, 名闻外夷, 小儿夜啼, 其家必惊之曰: ‘八大王来也.’'元明杂剧中有《八大王开诏救忠臣》的剧目, 明熊大木所著小说《北宋志传》称为`八王'.不过, 这位`八大王'是宋太宗的亲子, 与戏曲中的`八贤王'的故事距离甚远, 而且他名元俨与赵德芳之名也风马牛不相及.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 `八贤王'赵德芳这个人物完全是后世戏剧作家虚构出来的.不过为什么要虚构出这样一个鲜明突出的正面人物是有道理的.由於杨家将戏剧故事的发展, 需要从有权有势的王室中找出一个人物作为与奸佞对抗的力量, 使戏剧矛盾尖锐化、复杂化.那么, 为什么要给人物定名为`赵德芳'呢? 这大概是人们出於对宋太祖儿子们的同情吧.京剧传统剧目《贺后骂殿》中叙述: 贺后因夫死情不明, 命长子赵德昭 (实为次子) 上殿质问, 反遭赵光义痛斥, 德昭撞殿柱而死.贺后再携次子德芳 (实为幼子) 上殿, 历数匡胤功绩, 痛骂光义不仁.赵光义向嫂嫂谢罪, 赐其上方剑, 封入养老宫, 加封德芳为`八贤王', 至此贺后母子含悲下殿而去.这大概就是封`八贤王'的由来.宋太宗赵光义夺占侄子皇位, 这在《续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史料和《湘山野录》等宋人笔记中都有隐隐约约的记载, 所以《贺后骂殿》等戏剧, 把同情寄於赵德昭、赵德芳一方, 不是偶然的事.可以说, 小说、戏曲中的`八贤王'赵德芳是虚构的人物, 但其所以这样虚构, 也有其历史的依据.(蒋建平)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