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2)

  • 日期:2011-09-26 09:11
  • 来源: 快乐方法
  • 浏览:
  • 字体:[ ]

    3.自主构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的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所以,班主任工作就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符合他们实际的教育方式。如在追求学生成绩与道德的发展时,应该更多地注意满足他们的情感、感官、想象等一系列的生理需求,保护和提升他们原发性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能力。班主任工作应改变用抽象的、无生命的规章、教条教育学生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从形式上的参与变化为实质上的参与,使他们在无形的感受与体验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进而自我反思、自我生成,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姥林斯基)”过多过强的说教不但于事无补,还很容易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后患多多。

    二、 新方法

    1.个别化

    以前,班主任在工作时习惯于按照统一的教育方式,追求统一的教育效果,学生时碍于班主任的权威,不得不从形式上作一些程式化的、履行公事式的敷衍表演,而并没有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这样的教育压抑了学生的成长需要,掩盖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可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触动。再就是现在的学生大多较为敏感,且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班主任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因一个而否定全部,势必会伤害他们的心灵,并由此而产生很多的负面效应,这是与班主任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驰的。

    其实,人类的生活无法统一的,而是处于时时变化中,学生虽然年龄小而显得特殊,但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班主任工作就应该从走过场式的模式中脱胎出来,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而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工作,学生不但会从自己的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能督促自己应该主动地改造自己。

    2.生活化

    班主任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认识到,对学生现形的教育是运用过去的或现在的知识教育学生,不是为他们现时的生活做准备,而是为学生今后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做准备的,所以班主任必须以站在“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培养搞素质的人才为己任。由于生活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人现在的知识并不能完全适应以后的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应该投入社会生活。因此班主任工作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与教育情境发生有机联系。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是就应该和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用生活来教育,给学生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教育”。这样的改变就把遥远的、高不可攀的的目标定位为现实的、熟悉的、唾手可得追求,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学习的快乐。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