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超越——关于教学《中括号》的思考

时间:2015-03-20 10:04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数学,却讨厌计算——从学生到老师,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大概是潜意识里从来不觉得计算的教或学需要多少智慧的投入,所以我上过的数十节大大小小的研究课、公开课、比赛课,没有一节是关于计算的。可是,小学数学中计算占很大的比重,我不得不和学生一起探讨着颇觉无聊又十分枯燥的所谓的算理,不得不让学生经历着从会到熟到精的重复艰苦的练习。由于我有意的渲染或无意的暗示,我的学生甚至都以讨厌计算为荣。英国的帕梅拉.利贝克在《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书中所言:“对冗长乏味的计算产生厌恶恰恰是在数学上有天才的表现”一句话简直就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然后,记不得是哪一期的小学数学教师上刊登的《白开水变茅台酒》,吴正宪老师“一个人加一个手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兴奋阅读之后不禁感慨:原来,计算课还可以这么上!然后,是去年听李烈老师即兴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朴实的开始之后竟是那样牵动我们的心!平淡无奇的计算课让大师演绎得如此精彩,深深的触动了我!计算教学,不是不需要智慧,而是需要大智慧!
  然后,听华应龙老师的一节随堂课《中括号》。那节课给我特别深的印象是学生的问题非常之多:许多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小儿科的或者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如“中括号脱下来应该是小括号还是仍然是中括号?”便是一例。华老师却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争论。随后,回到自己班,我发现在我看来幼稚的问题竟然是孩子普遍的困惑,只因我平日的不够民主让许多这样的问题永远浮不出水面。就是这些零星的想法,让我对《中括号》一课有了最初的兴趣。随后,我开始留意有关的数学史料,当我阅读了包括中括号在内的一个个数学符号从出生到被部分人频繁使用被另一部分人排斥直到最后被普遍认可的曲折艰难漫长的历史,那些原本在我眼里单调枯燥的数学符号顿时拥有了鲜活的生命!我开始喜欢上了他们。态度的大转变立刻带来了许多新奇的联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像极了我们交通规则,“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相当于“绿灯行红灯停”,()[ ]不就相当于需要优先的急救车、消防车吗?圆滑的(),有型又款的[ ]不正对应着人们柔软的衬衣和挺括的西服吗?……这些未必合适的想法,使我对中括号这一教学内容越发地充满感情。
二、否定习惯做法,从模仿到创造
  也许是人的惰性使然,我们并不知理在那里,我们却习惯了许多理所当然。受许多优秀教师、前辈、专家们的教学和参考教案的影响,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理解是那么的一致,我们对某些教学细节的处理是那么的雷同!于是,我们的相互学习就成了copy,copy了多遍以后似乎成了经典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不断的质疑习惯做法,在质疑中否定,或在质疑中获得更深刻地认识,才能走出模仿,走向创造。
  为什么小括号外面再加一个括号就应该是中括号?看到一些参考教案为此给出了一大堆理由。可是我记得学计算机语言编程时,只用一层层嵌套的小括号也没有任何问题呀。请教了学计算机的朋友,的确如此。他还说因为计算机喜欢是简单重复,始终按照不变的规则工作。无论何种括号,作用无他只是优先。计算机每次都是自动的从左往右寻找第一个右括号,再回头寻找与之配对的最近的左括号。人不像机器那么机械,层层叠叠的小括号很容易会看错看漏写错写漏,不利于表达交流。据此,我认为中括号的使用只是为了表达得清晰有层次罢了。没学中括号时学生如果想到小括号外面加小括号本质上是对的,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创造。
  为什么四则混合运算都需要脱式计算?班上从美国、加拿大转学回来的孩子都不懂这样的格式。这种格式有必要吗?只要学生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不就行了吗?回头再想是自己太偏执。数学强调的是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脱式计算不就是有条理有根据的表达吗?所以,还是需要并且很重要。
  为什么学生个个都知道中括号,个个都明白运算顺序,但当学生动笔计算时,格式上却有不少错误呢?比如:       
360÷[(12+6)×5]
= 12+6
= 18×5
= 360÷90
= 4
  “剖析错误应从中挖掘出深层的数学思想”(见《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书)给我启发,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只知道“=”为了得出结果,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含义:表示相等。为了相等,在算式由复杂变简单的脱式过程中,始终需要注意的是没算的照抄,已经计算的用相等的的数代替。这样,是不是渗透了等量代换的思想?
添加括号,使等式成立是许多老师都熟悉的一个练习。可是,能不反过来,再安排一个练习,去掉不必要的括号?于是,就有了:
  淘气特别喜欢刚刚学习的中括号,他在自己列的所有的算式里都加上了小括号、中括号。请你好好观察,看看哪些括号是可以去掉不要的?
[(36+24)÷15]- 18
24 ×[ 19- (2 × 6) ]
320 ÷[5 ×(26 - 18)]
15 ×[4 ×(12 + 22)]
  去掉括号之后不改变运算顺序的,小括号去掉以后中括号得变成小括号的,尽管改变顺序但是根据运算定律得数不变的等等,括号的作用在一加一减的对比练习中得到了很好的突出。
三、否定得意之处,认识得以升华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超越——关于教学《中括号》的思考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