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课改”中的“想”和做

时间:2014-10-26 09:03来源:好学堂点击:字体:[ ]
——泉州市语文课改阶段回顾
福建省泉州市普教室 陈怀朗
 
“课改改什么?”“怎么改?”一年来我市试验区语文教师始终在探究这一问题,也期待着通过课改搅动语文教学的僵死、沉闷的局面,带给语文教学以生机;通过课改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于是,积极投身课改,在从迷糊到逐渐清醒,从惘然无所措到冷静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们尝试过一些新的做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课改改什么?教育理念转变是关键,它关系到课改精神的贯彻与落实。岗前培训、实践中的学习使老师对“课改是什么”有充分的认识。学习“课标”,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倾听专家的学术报告,从了解国际大背景、国外教育动态中认识到“为什么要课改”;从较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国教育现状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明确“课改改什么”,从而确立课改理念。
     语文教育近百年的历史是在曲曲折折中走过,“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始终是语文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必须改革,以合着时代的脚步前进,这是无庸置疑的。语文教学中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加之“应试教育”,使语文教育处于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地,语文教学如一潭死水,生机不再。对弊端有了认识的同时,对于“改什么”心中自然就有谱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新的理念,便自然而然地在老师们的思想中形成。
     课改怎么改?理念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况且理论与实际有所距离,要将认识正确应用到实践中去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课改”伊始,我市语文教学可谓“轰轰烈烈”,但尚未“扎扎实实”,盲目无序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追求“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如:所谓的启发式——满堂问、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非常普遍,好像惟有如此才算得上课改。其结果是:满堂问,问题太多太杂,学生启而不发,未能达到教学目的。小组学习,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对问题讨论仅在浅层次,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而未能取得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则是以多媒体取代板书,更因为课件是预先做好的,程序是预先设置的,面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不知所措时而有之,甚而至于多媒体成为教学的羁绊。?
     2?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
     ①在教学中,注意所谓的整体感知、拓展训练,而忽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本,内容空空洞洞,以致达不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
     ②教学模式化,生搬硬套几步教学法,忽视学情,机械操作,学生乏味,兴趣不再。?
     ③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评价过于宽松,或不作评判、或模棱两可、或一味夸奖,导致学生无所适从,甚至误入歧途。?
     凡此种种,皆源于对“课改”的误解。?
     经历了曲折,老师们便不再盲目,不再冲动,静下心来在冷静的思考中,对“课改怎么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1?“课改”不能丢了语文的本色。不能把传统的东西一并“改掉”,而应在继承传统中“改”,“改”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弊病,惟有如此,“改”才有根基,“改”才有希望,“改”才能取得成效。?
     2?“课改”应落实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多说,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3?“课改”应正确处理“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不能偏废。义务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就应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并且应特别注意语文知识的运用,在运用中提高能力。?
     4?要正视学情、重视学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假、大、空”,追求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
     由此可见,经历迷惘、困惑,才会思考、探索,才能走出一条路子。“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不是束缚,而是动力。
     于是,我市的语文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
     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较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3?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课前预习,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活学、学活。?
     4?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深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学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过程 中,强调: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此,不求一日见效,而是时时给予关注,并辅之措施,得以落实。?
     5?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 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导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主动探求知识,取得“潜力得以挖掘,能力得以提高”的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教师素质的高低相当重要。“不断学习,与‘课改’一起成长”这是我们参与课改的老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课改”挑战教师素质,其全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对语文老师无疑是一种考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大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知识,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们试验区教师学习的形式有:集中培训、校际或学校教研、自学等。每学期一次培训,除请专家讲座外,还请参与课改的老师讲心得、谈经验,更主要是谈课改中语文教学问题的出现与解决;组织教学观摩,丰富教师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校际或学校的教研活动则是一周一次,其内容是研教材、研教法、抛问题、共探讨,这已形成了制度。自学,个人根据自己所需有选择地学习。学习时间的安排则经常是见缝插针。本来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相当繁重了,一般是两个教学班,多数老师还兼班主任,待到集中腾出时间,有的问题就不能及时地得到解决,因此,老师们经常是一有问题就三两个人凑在一起研究,如果还不能解决的话,就各自带着疑问查阅资料,再作思考。浓厚教研风气的形成,使广大语文教师获益匪浅,其业务水平在不同的程度上得以提高。教师们由此获得的体会是:必须学习。学习教育理论,以指导教学;学习专业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这种学习应是博览广闻,持之以恒的。除此而外,还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开阔教学的视野。惟有如此,才能在课改中得以更新发展。?
     追求无极限,探索无止境。我市课改实验区教师们在“想”中“做”,“做”中“想”,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力求使“想”和“做”得以更完美的统一。

    “课改”中的“想”和做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