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渗透课改理念 考查语文素养——中考试卷亮点评析

时间:2014-11-19 09:42来源:好学堂点击:字体:[ ]

 

湖北省黄冈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王泽芳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教研室     余有明

 

 

2004年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继续保持着优良的传统,渗透课改理念,坚持课程标准,在考查的深度、广度、开放、创新上有新的突破,一切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其理念与实践受到了全国各地师生和专家的好评。现将试卷的亮点评析如下,以就教于大家。

一、板块分明,呈现语文学科的能力框架。

作为书面的考查形式,全卷与往年一样继续分为三个板块: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这三个板块是语文教学的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较科学地体现了语文学科书面的能力框架结构。在分值的分布上,积累运用17分,较之去年增加了2分;阅读理解53分,较之去年增加了8分;写作50分,较之去年减少了10分。去年的写作考查分为作文修改与话题作文两部分,今年只启用话题作文一个部分,所以分值减少了。理由在于,我们认为,作文修改也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进行考查,实际上造成了考点的重复,因为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对作文的修改,而修改作文也是为了使自己的作文能够更美,更有质量。

另一方面,我们去年所考查的作文修改的文体是议论文,同时也存有考查议论文的目的,因而今年没有考查小作文,一是变化形式,二是从去年的调研情况来看,本题的得分率只为43%,由此看来,这样的题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今年不直接考查学生的作文修改。

在写作这一板块里,我们还特别设有书写分(5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书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体现,同时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我们想以此来引导师生在教学中对此高度重视。

另外,我们还结合语文标准的要求,尝试着渗透口语交际的考查,如第16题(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及特征),这就是口语交际中的介绍类与交往类的综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以生为本,充满人文关怀。

以生为本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冠冕堂皇的外衣。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在拟制试卷时,我们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试题数,减少阅读量。

去年试卷以小题计算的话,总共有30道,今年的试题数比去年少了4道,这是试卷简约的体现。同时,我们也在力求减少读题量,据我们的统计,今年试卷的文字阅读量只有5000多字,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另外学生的答题字数也与全国课改实验区大致同步(与贵阳市相差无几,比常州市略少),这样做,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不至于为读文和写文而疲于奔命。

2.试题设置科学,为学生答题提供周到的服务。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设计上,题干中都有明确的指向性,不使考生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和歧义;二是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呈梯状推进,由易到难,逐步引导考生思维的深入,做题的过程就是对文章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例如:《历练中的飞翔》中的五个题目,由直接的文本信息题(17题)——到信息的整合能力题(18题)——再到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19题)——语言文字的欣赏与评价题(20题)——到最后文本的拓展探究能力考查题(21题)。整个过程由浅入深,有层次,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3.试卷中的材料都可称得上是“美文”,熏陶着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本卷所选材料,不管是积累运用题,还是阅读理解题,我们都要考虑材料的人文性。在积累运用部分,如第2题,这是一段赏心悦目的排比段。在阅读理解部分,《历练后的飞翔》教育学生应从小接受磨练,使自己“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错过就会永远失去》告诫学生抓住机遇,珍惜现在。这些都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当学生读着这些文字的时候,他不仅仅是在答题,更多的是在沐浴心灵的阳光,不仅仅在欣赏着美的文字,更多的是在进行精神的旅行。

4.作文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特色。这是一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作文,材料较浅显,话题很大方,学生应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而且试题没有设置审题障碍。就学生的实际来看,在即将离开学校之际,应该有很多让自己觉得惭愧的地方,与人的交往中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需要向别人作真诚的道歉。有的老师说这道题是“心灵的摄影机”,让学生曝出心灵的底片,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反省。从所调研的一些试卷来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批好作文,这些作文有自己的思想,语言清新,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拟题出新。如有的考生开头用排比,既使语言亮丽又成为文章的总起,这样构思独到、新颖;有的考生引用名言直接入题,令人耳目一新;有的考生感情深沉、含蓄隽永,娓娓道来,读后余味无穷;有的考生拟题巧借成语、歌词或嵌入传神动词;有的考生选材角度独特,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考生场面描写精彩,细节真实而生活化……据我们的调卷分析,今年的作文平均分达到32.45,与2003年持平,高出2002年的四个百分点。

三、强化积累,建构精神大厦。

语言学习重在积累,这是语文学习的本体之一。因此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考查学生的积累。本卷考查学生的积累分数达到12分之多,占全卷的10%,是历年黄冈卷中比例最高的一次。考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1.直接考查。直接考查语言文字的认读、理解、书写情况,直接考查古诗文的记诵、理解情况。这是积累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主体部分。如第1 题,第3题,第8题等。

2.结合课内外考查。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仅靠课内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大量的课外积累做基础。如本卷的第3题的第(3)题,其答案既可在课内找到,也可在课外搜寻。

3.用列举的形式考查。这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又一个新的要求,以此来检验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整合能力。如第12题,答案中的墨子、晏子是教材上的人物,诸葛亮则是课外读物中最寻常的人物。

4.用联想的形式考查。学生在阅读中会对文本产生很多的联想,或从主旨上,或从关系上,或从结构上,或从语言上,或从写法上……本卷第25题第(2)题,就是让学生从文本的主旨方面去进行联想,由此联想到一个能表达相同主题的名言或俗语,其考查的角度很小也很巧。

四、注重探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我们过去多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考查,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本卷力求通过拟制探究题而在此方面有所突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

1.探究古诗词。考查古诗词是黄冈卷的一个传统,是基于我们对新大纲、新课标的深层把握与理解而作出的。对于古诗词,应该不仅仅只是识记,还应有较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一定的赏析能力,这样做同时也为学生在高一级学校学习古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考对古诗词是必考无疑)。第7题设有两道小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赏析。实践证明,持之以恒地注重对古诗词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探究整合阅读材料。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不应过于拘泥,过于狭隘,而应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考场上就是充分利用好试卷所提供的多种考试资源,把握各种材料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整合出新的视野,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个性阅读评价。如第21题就是一道典型的探究题。学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对原文本进行深刻领会,然后对照所给的三则材料,进行整合之后,才能探究出合理的结论。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整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探究题不是仅仅对几则材料的各自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把几则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整体思考。因此我们在拟制本题时,对所给的三则材料进行了反复的斟酌与揣摩。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好答、能答、答好”。

3.探究热点问题。语文天生与时代有缘,“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诚为至理名言。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引时代活水就能使语文教学显出鲜活的生机。每一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都毫无例外地在这方面大作其为。这里所指的“热点”问题,不仅仅是指近期所发生的时政大事,确切地说还包括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等。如本卷的第4题,第6题等。第4题,是典型的时政题。第6题,是延用多年的环保题,但命题形式有变,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去探究结论与感受,答案开放,学生有话可说。

4.探究科学问题。《语文课程课标》指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如 阅读(二)《人类能移居火星么?》,拟制本题的角度主要是:淡化文体特征,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尤其是第15题,表面上是一道语感题,看似与文体无关,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则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因此在答题的过程中能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科学的严谨与乐趣,激发起他们对科学的好奇之心,从而热爱科学,使科学在其人生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创新表达,体现个性情感特征。

鼓励创新是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坚持的。但是作为一门母语学科的语文,如何在此方面有所体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的做法是:

1.客观题减少。全卷真正意义上的主观题应为23道(除第2题外,第1、3(1)(2)题也应是客观题,因为它们的答案实际上是唯一的),分值达114分,占全卷的95%,比去年高四个百分点(2003年试卷中的第1、2、3(1)(2)、12、25(1)题答案都是唯一的,属客观题,分值达11分,百分比为9.2%)。

2.答案不唯一,鼓励创新。如第3题古诗词默写中第(3)小题考查“登高”方面的诗句,就没有局限在课内或初中所学诗句,而是范围更广;第5题的三词选一词自由写话;第6题第(2)题谈有关感受等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本卷的这些主观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追求个性和多样性,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因此我们所给的参考答案都是列举示例,答案中用“意近即可”和省略号去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阅卷老师一个“醒”:不要唯参考答案,答案不可能是唯一。

(六)内外结合,走大语文教改之路。

“沟通课堂内外”,生活就是最大的语文课堂。因此我们在拟制试题的时候,课内外结合,以课外为主,意在用这样的考改导引教学,导引教改。

1.考查课内外中的积累。课内积累是基础,课外积累是补充,内外结合进一步充实学生的精神大厦。本卷第3题(古诗文默写)、第12题(列举外交人物),第25题(写名言俗语)就是典型代表。

2.探究课内外中的材料。在设置探究题的时候,我们整合课内外中的材料,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思考,真正考查学生的“会学”。如第21题中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取自课外,材料二取自课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材料三取自课外。

3.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本卷共考查了四则材料,古诗文取自课内,三则现代文《人类能移居火星么?》《历练后的飞翔》《错过就会永远失去》均取自课外。对全卷进行统计,取自课外材料的分值达101分,占84%。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学生要树立“用教材学”而不仅仅是“学教材”的观念。

(本文节选自《湖北省黄冈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自评报告》,并获全省评比一等奖)

    渗透课改理念 考查语文素养——中考试卷亮点评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