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心理辅导:浅谈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

  • 日期:2013-02-20 10:57
  • 来源: 好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心理辅导:浅谈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

  [摘要]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二、培养正常学习心理状态: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2、培养正常的学习心理;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三、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引言]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佛山一中高一年级20班近1000名学生,除了两个重点班,其他18个班水平参差不齐,每一个同学都有个性特点,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在高一前段时间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上学期中段考,两个重点班数学平均成绩94分,而普通班数学平均成绩最高76分,最低64分。高一(1)班的数学平均成绩74分,其中90分以上9人而40分以下同学也有6人,其它班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有效的辅导方法供参考:

  一、首先介绍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当然,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高一新生能努力摆脱初中的思维定势,就能较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因此,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体会几种学习方法: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法,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一般到特殊的特例法,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进行发散思维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