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中国古代的善假于物学习法

  • 日期:2011-07-18 08:12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是荀子明确提出来的。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这里的“善假于物”,是指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客观条件。这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荀子把知识看作工具,已有知识可以为人利用来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二是他认为一个人能做出成就的大小,就在于能否“善假于物”,亦即能否善于学习,利用已有知识和获得的知识的有利条件。荀子认为:人虽然具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能力,但是人又由于感知器官的作用的限制而使人的这些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因此,人要充分发挥这些能力,就必须学会善于利用自然,以增加人的感知器官的功能。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发挥各种学习条件的作用,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智能,使人心理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他用假舆马而致千里,假舟楫而绝江河的比喻,说明了有学问的君子与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他善于利用外物而求知罢了。上至孟子,也有这个“善假于物”的思想。如孟子说:“就是有离娄的目力,鲁班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就是有师旷审音的耳力,如果不用六律,便不能校正五音;圣人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目力的作用,又用圆规曲尺、水准器、绳墨,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便用之不尽了;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耳力的作用,又用六律来校正五音,各种音阶也就运用无穷了。”(《离娄上》)同样,学习若能在充分发挥感知、思维能力的同时,善于利用外界条件,发挥各种求知工具之效能,便能自然延伸人的大脑和感知器官,扩大了人的求知范围,学到更多的知识。古人的这种“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给了我们颇多启发。当今时代,知识信息十分丰富,学习条件极其优越,莘莘学子,谁能重视运用“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谁就能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