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课业学习的“四步曲”

  • 日期:2011-07-11 07:35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当代系统方法(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引入课业学习,形成典型的,“四步曲”论。第一步:“目的”论。即首先要把学习的对象纳入自己的目的系统,在自己学习的框架中加以认同。用目的“消化”学习的课业内容。这就是课业学习中的所谓“理解”。可以说这是实现有效的知识存储的基础与前提。如果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就谈不上真正的消化,而不消化的知识是进不了“信息库”编码存储的。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机械地重复记忆,即使背得“滚瓜烂熟”,所学内容在我们的头脑中只能象油浮在水面上一样,不能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会引起“消化不良症”。确定目的很重要,这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目的;二是如何达到目的。这两个问题都不是任性胡为可以解决的。青年当然应该树立良好而远大的目的。而这目的在远期和近期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却要根据主客观两方面的信息仔细考虑一番。主观方面的兴趣和能力特点是应该照顾的,然而却不能绝对化;还必须照顾客观的需要和条件。最好要做到主客观结合,使二者彼此促进,而不要使二者相互对立。良好的目的确定之后,就要力争以最有效的手段来实现它,看书学习就是手段之一。
     看书既然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那就不宜“拾到蓝里便是菜”,更不宜从低级趣味出发,一味去读消遣性、娱乐性的书刊,而要致力于培养意志毅力和与理想结合的稳固兴趣,即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哪怕要读一大堆相当枯燥的书,也在所不辞,因为最终能获得增长真才实学以至作出显著成果的巨大乐趣。第二步:“简化”与“信息化”。“简化”就是对理解过的知识进行信息的转换和浓缩概括。其方法可以运用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的逻辑思维或扩散与集中思维等不同手段,将繁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相互之间逻辑化。经过这样加工整理,都可以用简单明了的公式、符号或图表等多种形式,将各种知识纳入有机的体系之中。这样既利于记忆储存,又方便提取使用,对编织自己特有的最佳知识结构更有益处。在运用时还往往不会受具体情境的束缚,有利于思路的纵横伸展,左右逢源。而“简化”的直接方法就是“信息化”。
     所谓“信息化”就是要把读到的东西都视为信息。视为信息就有种种特点,而与课业学习最有关系的,则是选择与加工。选择就是要把由一定目的所决定的“课业学习”过程视为一个“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即有封闭性,又有开放性。首先要树立封闭的观念。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人,都是封闭的系统。至于个人的“课业学习”,必然更要狭隘得多,因此更要强调选择,选择对这个特定过程直接间接有用的信息,而且究竟是否有用,还要从实际效果中接收反馈。只有全无创造目的、仅以读书为消闲手段的人,才可以碰到什么就读什么,根本不考虑读了以后的效果。但是,在强调封闭性的基础上一定要强调开放性。首先,如果不开放,不广泛注意各种有关的信息,那就根本谈不上选择了。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广泛吸取有用的信息,你那个“控制系统”就不会充实、改进与发展。所以,“博览群书”,大有可为。即使是最新、最可靠而有用的信息,当其用于特定的“控制系统”时,也必须要经过新的编制与加工,即信息加工。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信息;然而当其具体运用之时,却要准确解决什么样的实践检验什么样的真理,也就是一般性命题的具体化问题,具体化即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形式。
     概括说来,信息的编制加工的根本方法,就是在信息之间进行联系与反联系。例如你读了一部文艺理论书,又读了一部小说,然后用理论去评论小说,这就是在两种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但联系却又离不开反联系。例如你读的那部理论书中,一般不会恰恰有一段话正好用来评论你读的那部小说。任何一条原理总要经过领会消化,才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这种领会消化,即是信息的加工,也是一种反联系。因为你已经“割断”了它与原作的联系,而化入了新的理解。即使是从原作中照抄一段来用于评论,也还是一种反联系,不过这种反联系未免太简单了,恐怕评论不易深入。一切精密的联系都与精密的反联系难解难分。在看书学习中,这就叫看得深,用得活。要想看深用活,不动脑筋不行。所以信息加工是强度较大而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第三步:“序化”和“有序性”。这是从占有知识到有条理地牢固储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没有这一步,即使知识装进了脑子,也是不牢固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