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农村学校的班主任(2)

  • 日期:2012-06-14 10:24
  • 来源: 好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第二,班主任工作要回归爱的本质
          班主任要经常检讨自己爱学生的心会不会出现偏差。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对那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对那些逆反不听话的学生,是不是真爱,是不是会爱。自己的爱是不是被分数、名次、被听话、乖巧蒙蔽了眼睛,而远离生命,是不是干了太多舍本逐末的傻事,究竟要看重什么?我们认为回归爱的本质,班主任要努力强化五个观念。            第一个走近生命          走近生命这个近是靠近的近,不是进入的进,我们有一个想法,生命是孩子自己的,教师可以靠近,可以了解,不可以随便闯进去打搅。走近生命就是强调要克服现在教育中满眼是分,目中无人的倾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的终极目标绝不能仅仅是分数意义上的成绩,也不能仅仅是功利意义上的成功,而应当是幸福意义上的成长。成绩、成功应当是快乐成长的副产品,教育一定要让孩子品尝到快乐的滋味,一定要体验到幸福的感觉,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一生幸福,一生快乐,而且童年就让他快乐,教育的过程就让他快乐,过于强调吃苦,苦吃多了会变成痛苦,要刻苦,而不要痛苦。要教育学生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对生命的态度,要学会算大帐,算总帐,既要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又要保护生命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我们当然关注分数高不高,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心情好不好,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不是态度问题,更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心情好,一好百好,就像庄家长势好绿油油的,才能丰收,学生生命状态好,才能健康成长。          第二个观念就是发现潜能          真正走近生命以后,就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潜能,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人的潜能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不是表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表现在那个时候,不是表现在这里,就是表现在那里,人的潜能不仅表现在智力上面,其道德潜能也是不可限量的。人的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北京 22 中孙为刚老师,在 2000 年,教育部师德报告团上报告,使人们一次次地感受到震撼,孙老师从初一教到高三,将重点中学筛选下来的 40 名学生全部送上大学,其中有 22 个人上了清华北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潜力多么不可思议,教育有什么资格给孩子早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呢?无条件永远坚信孩子行,是我们奉行的重要的教育理念。           第三个观念就是要唤起自信          如此巨大的潜能怎么能够把它开发出来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唤起自信,自信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各个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人人尝到成功的甜头,拥有自信,舒展快乐的童颜,班上考第一名的只有一个人,老师如果只关注考前几名的学生,关注拔尖的学生,那些考的不好的孩子总是灰溜溜的,他们无数次被宣判不行,粗心,不认真,久而久之,自信心就会受到损失。教育不能在为社会培养一大批精英的同时,也制造出更大一批的带着失败的心态,走向社会的学生,否则社会将会为此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要让多数人带着阴暗的心理走向社会,成功的人也会觉得不那么安全,不那么美妙,让每一个孩子自信舒展,乃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第四个观点就是要善待差异         教育必须要解决怎么样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信这个问题,取消了按分数排名次的做法,还取消了百分制,采用了等级制,可是总感觉还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认为,根本的问题是要善待差异,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不同,要善待,学校教育往往会格外重视高考那几门学科的分数,那也不错,社会法则适者生存,你不重视就行了吗?问题就出在,如果只用高考这几门课程的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用这个单一的尺子来衡量每一个生命,那么大部分的孩子在这个尺度面前,是要失败的,那种挫败感坏心情往往会导致孩子最后连高考这几门课也很难真正学好。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们要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准备更多的尺度,特别注重评价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进步程度,甚至还专门为某些学生量身订做一些特定的尺度,让孩子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我们要重视每一种成功的价值,我们把语文考一百分跟跳绳得一百分,看的同样重要,有一个考试老自卑的孩子,跳绳上面被全班同学公认是第一名,还在学校运动员上为班级争了光,成了全班学生的英雄,老师引导他们,把这种胜利者的感觉,成功者的心态,移到语文、数学的学习上来,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五个观念就是要引导自选          为每个孩子创设特殊的评价机制,仍然是我们成年人,外加给孩子的,真正地善待差异,是引导自选,是引导孩子对于学习内容、进度、方式进行自主选择。他们自己选择的东西,哪怕是苦的,也会乐此不疲,所以学会赏识一定是最终落实在自主选择的学习机制上,老师呢,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已。听过许多次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人们可以发现,魏老师总是强调,把民主科学的精神,落实在商量两个字上,在学什么,怎样学上,多和学生商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学生快乐学习的秘诀所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