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口才 > 社交口才 > 正文

怎样挖掘题材呢?

  • 日期:2010-03-24 09:07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深入生活演讲中的感情激发离不开生活基础,生活本身即是最适合你的题材。深入到自己的生活里,从自己的记忆中去搜寻生命里那些有意义并给你鲜明印象的事情。因为,最为听众欣赏的题目,都与某些相当特定的个人背景有关:早年与成长的经历——与家庭、童年回忆、学校生活有关的题目,一定会获得注意。因为,别人在成长的环境里如何成功并克服障碍的经过,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怎能确定别人会对自己小时所发生的事情感到兴趣呢?有个法子测验:多年之后,如果某件事情依旧鲜明地印在脑海中,呼之即出,那几乎便可保证会令听众感到兴趣了。个人欲求出人头地奋斗——这是洋溢着人情味的经历。例如,重叙自己早期为求发迹所做的努力,也能吸引听众的注意。你是如何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得从小到大,日趋强大的?是什么样错综复杂的各种情况造就了你的事业?告诉我们,在这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为了创建事业,你曾遭遇的挫折,你的希望以及你的成功,活生生地描绘一个人的生活,这是很好的演讲题材。嗜好及娱乐——这方面的题目依各人所好而定,因此,也是能引发注意的题材。说一件纯因自己喜欢才去做的事,是不可能会出差错的,你对某一特别的嗜好发自内心的热诚,能使你把这个题目清楚生动地交代给听众。特殊的知识领域——多年在相同的领导里工作,已使你成这行的专家。
     假使依多年的经验或研究来讨论有关自己工作或职业方面的事情,也可以保证获得听众的注意与尊敬。不寻常的经历——曾见过大人物吗?自己是如何成功的?一生中可曾经历过精神颓丧的危机?这些经验都可以成为最佳的演说资料。信仰与信念——或许你曾经花费许多时间和努力,去思考对今日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情势自己应持的态度。倘使你曾花上许多时间,倾力研究一些重大问题,自然很有理由可以谈论它们。只是这样做时,一定要举例说明自己的信念。多讲一些动听的故事,听众可不爱陈词滥调满篇的讲演。对某项题材,如果自己所知不比听众多多少,还是避免为妙。可是,反过来说,如果投注多年的时间研究某项题材,那毫无疑问,这是命定该你说的题目,绝对要用它。具有诚意并非所有你我有资格谈的题目都一定会激起人们的兴趣。判断一下,你以为合适的题目,是否适合当众讨论。假设有人站起来直言反对你的观点,你是否会信心十足、热烈激昂在为自己辩护?如果你会,你的题目就对了。你对自己演讲的题材具有虔诚的心意和满腔的热情,这是很重要的。福胜·J·辛主教,是美国最具震撼力的演说家。他在《此生不虚》一书里写道:“我被选出,参加学院里的辩论队。在圣码丽亚辩论的前一晚,我们的辩论教授把我喊到办公室里去责骂。“你真是饭桶!本院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演说者比你更差劲!”我想替自己辩解:“我既是这样的饭桶,干嘛还挑我参加辩论队?”“因为,”他答道:“你会思想,而不是你会讲。到那个角落里去,从讲辞中抽出一段把它讲出来”。我把一段话反反复复地说了一个钟头,最后,他说:“看出其中的错误了吧?”“没有”。于是再来一个半钟头,两个半钟头了。最后,我精疲力竭。他说:“还看不出错在哪里吗?”过了这两个半钟头,我懂了。我说:“看出来了,我没有诚意。我根本心不在焉,我说得不像真情真意。”就这样,辛主教学得了永生不忘的一课:把自己融入讲演中。因此,他开始使自己对自己的题材热心起来。直到这时,博学的教授才说:“现在你可以讲了!”内容具体让别人感兴趣的不是概念而是事实。只有说话拥有具体而且明确习惯的人(不管他的正式教育程度如何)才能具备吸引别人兴趣的能力。这项原则太重要了,因此我们将使用几个例子,把它深深地刻印在你的脑海中。我们希望你永远记着它,绝不可把它忘了。
     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人小时候,既倔强又顽皮”;但如果我们说:“他的教师经常打他手心,而且有时候在一个上午打上十五次之多。”这样是不是更有趣,更好?“既倔强又顽皮”这样的字眼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如果说打了多少下,听起来岂不是得体得多,历史书上说,孟子有“穷苦但诚实的父母”。演讲时则可以说:“孟子的母亲买不起头巾,因此,下雪时她必须用麻布袋把头发包起来,保持干燥与暖和。”但是,尽管她如此贫穷,她从未中断对孟子的教育,也不曾把生病的猪来出售。这种说法已经显示他的父母“穷苦诚实。”不是吗?这岂不是此说“穷苦但诚实”来得有趣吗?限制题材时间限制了演说的范围和容量。题目一但选好,第一步要定出自己要演说的范围,并谨守此范围内。可不要想去涵盖一望无际的地域。要遵守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原则。有个青年想要讲两分钟,而题目却是《公元前五○○年的雅典至朝鲜战争》。这是全然的徒劳无益!他才讲完雅典的建造,就该他坐下了?他想在一场谈话中包含太多的东西,却又成为另一个在死鬼。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许多演讲,都因题材不明确、不具体,结果因同样的原因——涵盖太多的论点而无法掌握听众的注意。怎么会呢?因为人的思想不可能一直去注意一连串单调的事实。假使你的演讲听起来像是世界年鉴,你就无法掌握听众的注意力很久。选个简单的题目,像《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如果把演讲定在太宏观、太抽象的概念方面,是较难成功的,但是如果把题材具体到某几个具体企业的改革之路,则是很吸引人的。这样,便可以有时间推展出如描似绘的生动细节。这个道理用于任何题目都准,不管它讲的是销售术、烤蛋糕、减免税赋或者是飞弹,都一样。开始之先,必得先加以限制和选择,将题目缩小至某一范围内,以便适合自己使用的时间。在短短的不超过五分钟的讲演里,只能期望说明一两点而已。长些的,比如达到30分钟的讲演中,演说者若是想包含四五个以上的主要概念,也是需要认真推敲的。迎合听众依着听众的关切、兴趣而演讲,新新鲜鲜特地为他们定做。听众感兴趣,是因为你的谈话内容与他们有关,与他们的兴趣有关,与他们的问题有关。
     这种与听众最感兴趣之事的联系,也就是与听众本身的联系,将可稳获听众的注意,并能保证沟通的线路畅通无阻。许多人无法成为一名谈话好手,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只会谈些他们自己感到兴趣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却令其他人感到无聊透顶。把这种过程倒转过来吧。引导其他人谈谈他的兴趣、他的高尔夫成绩、他的成就——或者,如果对方是位母亲的话,谈谈她的孩子们。要这样做,然后专注聆听对方说话,你将给予对方乐趣;最后,你将被认为是一位最好的谈话对手——即使你说得很少。讲演者若不能考虑到听众自我中心的必然倾向,很容易便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烦躁不安的听众。他们局促、厌腻,不时瞥手表,并且充满希望地看着出口。有的放矢让自己的箭对准观众心中的目标。任何讲演,不论自己知道与否,一定都有着四种主要目标中的一个。这些目标是哪些呢?①说服或获得行动。②说明情况。③增强印象,使人信服。④欢娱人们。我们就以林肯总统演说生涯里一连串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些吧。很少人晓得美国总统林肯曾经发明过一种装置,并获得专利。这种装置,可以将搁浅在沙滩或其他阻碍物中的船只吊起。遇着朋友上办公室来瞧模型时,他便不厌其烦地讲解。这种讲解的主要目的,便是说明情况。当他在盖茨堡发表不朽的讲演时,当他做第一次和第二次总统就职讲演时,当亨利·柯雷过世,他就其一生发表了演讲——在所有这些场合里,林肯的主要目的都在增强听众的印象,使人信服。他对陪审团讲话时,是想赢得有利的决定。在政治讲演时,是想赢得选票。他的目的,在这时便是获得行动。林肯在当选总统的两年前,曾准备了一个有关发明的讲演。他的目的是要想欢娱人们,至少,那是他原先的目标,可惜的是没有成功。他想要做个通俗演说家,结果在这方面却是连连受挫。有一次,在某镇里甚至没有任何人来听。可是他在别的演说上却出名成功,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人类语言中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在演说里晓得自己的目标,并晓得如何去达成是多重要。许多讲演者未能把自己的目标与讲演对象的目标相配合,以至手忙脚乱,言语出误,招致失败。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