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我就是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

  • 日期:2020-12-28 22:14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我就是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
我就是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
礼仪性是一种力量。
"小孩什么生日啊!"
"怪异的节日,瞎凑什么热闹!"
"上一堂课就行了,穿鞋就行!"
有些家长和我们在一起,非常注重实际。
也许对父母来说,做不了这些事,对孩子的爱就不会减少,但是对孩子来说,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开课第一天穿着整齐的校服,一本正经地拿起书包,孩子的心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18岁生日的成人纪念日,能将“责任”二字刻入孩子的生活;一次富有创意、充满深情的毕业典礼,将会让孩子经年累月地铭记于心。
 
“仪式感,”《小王子》中说,“让某一天变得不同,让某一刻变得不同”。
单调的生活,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会给孩子足够的亲近和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快乐。
曾经有一个父亲,为了参加一个孩子的大学毕业典礼,放下手中的重任,不辞辛劳,从北京飞到广州,周围的同事朋友都劝他:“毕业典礼只是一个过程,不必费这么大劲。”
爸爸笑着说:“我就是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虽然毕业典礼只是一种形式,但却是孩子与学校生活的最后一次告别,我过去,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希望孩子能够重视自己的毕业,正式告别过去,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家长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就如何看待自己。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力量。
 
 
人生的仪式感,无处不在。
村上春树曾说过:“礼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礼仪之邦无处不在,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生命中,我们特别期待,特别专注,经常能深深地记住那些充满仪式感的时刻,例如,生日,节日,结婚纪念日等等。
仪式感除了能在生活的各个节点留下难忘的记忆外,还能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次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人人拥有的最公平的东西就是时间,可以用时间来生活,可以用时间来品味生活,可以用时间来虚度生活。
两者之间,差的就是仪式感了。
 
礼仪性可以传达特定的意义和信息,因此需要人们对其加以重视。
而在家庭生活中,一旦有了仪式,就会有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共识。
任何能够使你和孩子感到快乐的小习惯,小爱好都可能是仪式感。
对生命意义的仪式感在于,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看似无趣的事,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认认真真地做好了事情,就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礼仪性越强,人们就会觉得这件事越重要,越值得认真地去做。
 
礼仪性使孩子的成长更加快乐。
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德国作家洛雷利斯曾经说过:“生活中有仪式感,才能让我们切身体会到生活的存在。”
并非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而是自己内心对生活的真切感知,以及对生活的热忱。
人的一生是由各种各样的、连续的、多个节点、多个仪式组成的。
礼仪之邦则是用心对待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在平凡和琐碎的日子里,让人永远怀着期待和爱。
还记得以前看过何炅老师主持的节目,里面让离乡背井的同学,谈一谈人生最重要的仪式感。
一位女孩说,她母亲每天在出门之前,都要跟家人拥抱一下。
他问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啊,怪尴尬!
母亲答道:“因为珍惜每一次拥抱家人的机会。告诉对方我们都很关心对方。
 
在特定的时间举行一个仪式,会让这一刻和这个人,在我们的心中变得更重要,”何炅老师说,以后你们会越来越想念这个拥抱。深切地理解。
有一份调查显示,美国亚特兰大报纸曾做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诸如家庭传统之类的仪式所带来的快乐,远远超过物质上的满足,甚至是学业、职业成功。
一个来自英国肯特郡的印度裔父亲,用他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父亲在女儿出生后的每一天,都从未缺席过,而且还拍下了她的每一个特别的瞬间: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次背起书包上学……在女儿18岁那天,他把6575张照片做成了一张巨幅画像,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女儿。
尽管女儿每天都抱怨爸爸要照相,但当她收到这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时,却异常激动。
并表示,每张照片都是独一无二的,让她觉得无法取舍。礼仪性增加了生活的品质,使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给父母和孩子们带来一种快乐。由于家长重视适当的仪式感,孩子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生活的品质。
 
有的心理专家认为: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能使自己更加专注,更加认真,更加用心。
父母们给孩子们的仪式,不只是在特别的日子,还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睡觉前的一个亲吻;亲子共读的特殊时间。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最美好的记忆,都会赋予生命仪式感。
一家人都有一种仪式感,感情充沛,心灵健康,精神饱满,态度严肃,生活愉快。
如此一家之子,才是幸福快乐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