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思维无法解决大学生求职难 应多点忧患意识

  • 日期:2009-11-28 12:22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高校的就业会应多点忧患意识教育部在上周末召开了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尽管,数量庞大的大学生毕业生群体已陷入找工作的焦虑与不安之中,但在这个会场上,记者却似乎没有感觉到这种压力。

    一位高校党委书记起身向坐在主席台上的教育部部长等人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向台下的同仁们表示了同样的敬意,便开始介绍学校的就业工作经验。他的发言很短,不到1200字,但听起来就像一份高度数字化的工作汇报:只有成绩,没有问题。会议上半场的主角就是这样5家“典型”,分别来自辽宁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和3所高校。如果不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他随后的讲话中提醒大家:明年630万毕业生仍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记者就会产生一种幻觉: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不存在问题。

    作典型发言的3所高校并非人们眼中的名校,其所处的地域也都不是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但他们今年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当可观:中南大学的统计数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2009年为94.49%。来自湖北襄樊学院的党委书记宣称“就业率超过了93%”。职业院校的代表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数字可能更加令人振奋:初次就业率就能保持在98%以上。

    从这些统计数据上来看,这3所高校最终都不存在就业难的困扰,而且表现还相当出色。

    它们应该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代表,在各自的背后,都站立着一批办学模式类似的兄弟院校。如果按照接近100%的高就业率推断,那么,我们可以据此认为,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不是客观环境限制,而是人为因素阻碍。

    但在社会公众眼里的现实是,“被就业”成为网络流行语,虚报就业率统计数据成为某些高校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社会共识。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作出重要决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这既反映了中央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完成此项工作的艰巨程度。教育部召开的此次会议事关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前途,是不是还应该多一点忧患意识、问题意识?

    在中国经验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领导重视”,这被视为取得各项工作成绩最重要的保障。从辽宁省教育厅厅长魏小鹏的发言中,记者得知省委书记和省长明确要求各市市长和高校书记、校长分别作为本市和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而一位副省长亲自约谈了省内27所高校的一把手后“极大地推动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介绍说,在年初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推动部署”,全省上下特别是教育系统“出实招,办实事”,全力以赴,“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些信息让人感到一丝欣慰。但记者可以肯定,每一位教育厅厅长的汇报材料里,都会强调省领导的重视,年年如此。而现实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在“新民教育讲坛”表明一个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大学扩招、办学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观念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要解决这个困难“不能用救急思维,而必须从教育改革这一根本着手”。他说:只有从长远出发,才能改变大学生就业状况。

    记者在会后又认真研读了这5份典型发言材料,发现“救急思维”仍占主导。比如两位教育厅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就重点强调了“项目”对于就业的重要作用,如“大学生创业引导计划”、国家“特岗教师”计划、“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或“以推进入伍预征工作为重点,拓宽毕业生就业新渠道”,举办数量众多的“双选会”和创业大赛等等。

    5家“典型”汇报完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总结陈辞。他的发言中的一个观点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并被几家门户网站放在了首页的突出位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袁部长希望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看来,只有通过教育的深刻变革,才能真正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路径。(记者 李斌)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