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院”如何披上画皮? 6000元的形象包装(2)

  • 日期:2009-11-19 11:13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形象包装

    6000元就能“买”个“香港学院”

    在互联网上,有大量关于“香港注册”的广告信息。北京一家同样提供此类业务的注册公司,一位自称曾经代理注册过多家“香港学院”的工作人员,详细地介绍了其中的操作流程和各种成功经验。

    他首先解释说,在香港不能以“学院”或“学校”字样结尾的名称直接注册,但是只要按照“总行+分行”的模式,注册一家“有限公司”作为名义上的总行,再注册以“学院”或“学校”字样结尾的分行机构,就不会再受到限制。

    相关的手续也很简单:一位不限国籍的年满18岁公民担任股东、一份股东身份证件、一个公司中英文名称、一纸委托书和总共6000元人民币左右的“注册费”,这些就是注册一所“香港学院”的全部条件。接下来,只需耐心等上12天,一家“香港学院”就凭空诞生了。

    这位工作人员将在香港注册称为“形象包装”。注册公司甚至能够提供包括香港当地办公地址、办公电话乃至接线员在内的所谓“秘书服务”。如果有人打来电话咨询,听上去就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学院”正在香港办公呢。

    如果有人通过香港税务局查询呢?工作人员回答:“没关系,这些信息都不是免费开放的,谁要查询就要向香港税务局缴纳文件费才行。”总之,除非跑到香港的办公地址去看个究竟,否则“学院”的家底一般是不会泄露出去的。

    不过这一套手段,跑到澳门办“学院”就很难行得通。因为澳门政府部门受理这种以单人股东身份注册公司的申请时,都会要求其注册名称中出现“一人有限公司”的字样。工作人员笑说:“这不全露馅了吗?还怎么搞形象包装啊!”

  账本

    3000元成本300万收益

    “香港”俩字给“学院”带来的实惠,远不只“形象包装”这么简单。

    注册公司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在香港注册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是1万港元,但注册资本不必到位,也无须验资;政府仅收缴千分之一的注册资本厘印税,即10港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要想长久维持“香港身份”,“学院”每年还要缴纳450元至2450元不等的税务登记费;加上注册公司收取的年审服务、秘书服务等所谓年费,其总成本不过才每年3000至5000元左右。

    在一所自称“香港学院”的2009年招生简章上,今年共有21个专业招聘650名学生,每个学期的学费从3700元至6500元不等。如果这个招生指标能够完成,意味着这所学校仅一个学期就至少赚取了超过300万元的收入。

    注册公司的工作人员建议说,在香港注册登记,并不需要同时开设资金账户;这也就意味着学院既得到了“香港”头衔,又不必向香港税务局报税。如此一来,“学院”究竟在内地做着什么样的买卖,香港政府部门只怕是鞭长莫及了。

    那么人们关于“假学校”的种种揣测呢?那些早已举报到教育部门的有关非法办学的敛财骗局呢?又该由谁来澄清、核查或者予以取缔呢?

  调查手记

    谁该来揭开“画皮”?

    通过此次调查不难发现,揭穿一个“香港学院”的“画皮”并非难事。无非是要上网搜索或者打几个电话。只要把所谓“学院”的香港注册地址搜索一下,得到的结果是那一堆莫明其妙的各种公司时,任凭是谁也该产生几分怀疑了吧。

    只是早已发现真相的人,未必当真愿意揭开“画皮”。比如那些正在各种香港学院里“深造”的学生及其家长,对于“学院”的真实面目本该早已心知肚明;之所以继续掏着高昂的学费,无非也是经不起文凭的诱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恐怕只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当有人在网上公开斥责所谓的学院骗钱敛财时,反而招致学生们的“围攻”,埋怨别人是要妨碍自己的前程。而市教委“对于社会上的非法办学没有执法权力”的公开回应,居然被人拿来当做“天王老子管不着”的挡箭牌来炫耀。

    既然民众早有质疑,对于这些“香港学院”的敛财伎俩,教育部门不可能毫不知情;但是其公开回应中的潜台词,却有着“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意味,至少是有着推卸责任的嫌疑。试想,一个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都“无权”打假,普通人又该求助于谁呢?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