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与探索

  • 日期:2011-10-13 09:22
  • 来源: 小升初
  • 浏览:
  • 字体:[ ]

中学生的厌学症是一个社会、学校、家庭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已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识。长期厌学易使学生出现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现出孤独、多思、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另一方面,这些不良性格特征也是学生厌学影响源和催化剂。

    厌学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关系的内在机制表明,学生厌学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也就是说,厌学会导致个体的心理、人格发展出现各种问题,以致形成个体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另一方面,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的行为,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2005级1的廖攀同学就是一个实例,该同学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科学习很被动,不愿意学习,还是生物科的学习和考试都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生物成绩经常都是30分以下,经常不做生物作业,对生物学科感到厌烦。

    厌学学生的学习认识和行为与社会、学校、家庭要求之间的矛盾。厌学学生表现为学习认识上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而这些与社会、学校、家庭要求其好好学习之间产生了矛盾,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学校内的升学压力以及家长过高的成就期望,会使学生整天生活在紧张、焦虑、不安的消极情绪状态中,从而很难解决个体的学习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一系列矛盾,而且很可能困在其中难以自拔,导致心理失衡,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厌学会引起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长期如此,必然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导致学生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程度的降低,从而表现出低自尊水平。这种低自尊水平使得其对各种刺激发生较强烈的应激心理反应,从而易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和形成情绪不稳定的个性。2005级2班鄢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由于家长对该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要求他必须考上重高,家长的高要求对鄢伟的压力很大,觉得自己达不到家长的高要求,于是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导致了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不感兴趣,思想也落后。

    厌学学生的内在要求与外界供给之间的矛盾。厌学学生也有正常的心理、情感、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在要求,但由于其厌学而得不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和爱护,在班级活动中常遭排斥、歧视,归属、接受、支持和爱的情感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安全感便出现了危机,这样便形成学生高度焦虑、抑郁自卑、敌对、偏执、精神病变等各种心理问题,且会引起学生自我水平的降低。2005级1班廖攀同学的表现可说明这个问题。如:不与同学和老师交谈;不完成作业;不与学生一起玩耍等。使之成为全班最孤独、最自卑、成绩最差的一个同学。本人想办法,尽量发现该生的亮点,激发热情,使该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