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口才 > 社交口才 > 正文

树叶断案

  • 日期:2010-03-18 10:11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16世纪的东方思想家在《杂人趣谈》一书中提到这么一个诉讼案:一次,两个争讼者来见法官。一个说另一个欠他许多黄金。另一个硬不承认,坚持说:“我是第一次见他,从来没有同他共过事。”“你要她还的黄金,当时是在什么地方给他的?”法官问原告。“在离城三里远的一棵树下。”“你再去一趟,把那棵树上的叶子带两片回来;我要把它们当见证人审问一下,树叶会告诉我真性的。”法官提出这样一个奇怪的建议。原告去摘树叶去了,那个大喊大叫被冤枉的被告留在法庭上。法官没有和他谈话,却审理别的案子。这位被告作为旁观者在津津有味地看着法官审案。正当案子处理到高潮时,突然法官回头来轻轻问道:“他现在走到那棵树没有?”“依我看,没有,还有一段路呢!”“既然你没有限他一起去过那儿,你怎么会知道还有一段路呢?”法官严肃起来。被告才知道自己露了口,不得不承认诈骗的罪。法官的计谋很巧妙,他先让被告迷惑不解,接着又故意让他思想松懈,再出其不意的提问使对方陷入这样的矛盾之中。既没有到过,又知快慢。这就不能自圆其说的。而法官抓住对方的漏洞是用了计谋的,因为有些人一开始并没有说出自相矛盾的话。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