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时间:2014-12-01 09:34来源:网络收集点击:字体:[ ]
跳出定势,让语文课堂“现场化”跳出定势,让语文课堂“现场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 课堂,不再是严格规定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与课时计划分配的枯燥的操作程序,不再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而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而“现场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动态的,生机勃勃的课堂。
过去的教育活动有直接的目的性,严格的计划性和提前预设性,教育者并不关注教育过程的本身。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材就是教学的“圣经”,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的独脚戏,而且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而不太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脚戏。学生为主体,是“被教师规定了的主体”,是教师的教案规定了的主体,是教师按教案表演的配角。这些事实的存在,使我们对理想课堂的追求显得更为迫切。而“课堂教学现场化”,就是对那种我们所熟知的“以备课为中心,以授知为目的”的传统教学的一次质的革新。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追求充满生命力的“现场化”的课堂,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到来?
一、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素养,做一个知识型的主持人
“课堂教学现场化”注重课堂与生活的交互转化,课堂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共进,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进步与发展。它要求教师事先不设定教学思路,不能一味遵循教材、教参,就课本教课本,而是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应当统筹全局,在备课时,不只是备教材,而要对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充分而科学的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 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现场化”的课堂,既不要教师的口若悬河,也不要学生的群堂雀噪。它是有序的,民主的,和谐的。所以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进行公开、平等、自由地对话,完成不同思想的碰撞、互补、融合。这不仅需要教师有开阔的视野,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需要教师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我认为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主持人”,注重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作为知识型主持人,教师当然要“备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是孤立静态的知识,而是动态的,生成性的,因为新课程标准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在于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自己体会,思考,学习。
二、 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做一个放手型的教师。
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场化”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这种课堂教学中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课堂里也有了真正的生活。然而要使这个“课堂现场”真正的自由,则还要求教师敢于放手,懂得放手。
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惟恐学生学得不懂,学得不够,老师一直是滔滔不绝地讲,生怕知识点有什么遗漏,长此以后,学生只是厌烦地记,被动地学。而“现场化”的教学主要是师生开放的,平等的,自由的谈话,教师要随时倾听学生的声音。甚至应当允许学生在兴奋紧张的思维中,把疑问,把答案在情不自禁中脱口喊出来,不必受传统课堂纪律的压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和成功欲望,激活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师之友》中,李镇西老师特别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他说,“不追求我讲了多少,而追求我引导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哪怕学生只领悟出了5分,也比教师灌给他10分强”,他注重的是在思想上“点燃”学生的“火炬”,从而让他们去对课文“深刻的体会”,“精彩的分析”,并提出“独到的见解”。他坦然地说,“尽管问题越来越多,但我的任务并不是把你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我也不可能都解决,刚才同学们提的许多问题都不是我解答的。我的任务是开启你们思想的闸门,点燃你们思想的火炬!让你们真正的“读进去”。在这里,开放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现场化课堂教学”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假设方案,要求教师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大胆地因势利导,打破计划。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会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