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

时间:2014-09-02 16:10来源:好学堂点击:字体:[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文言知识及典故。

2.情景交融的写法。

3.清新藻丽的初唐骈文文风。

(二)能力训练点

1.文言散文鉴赏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作者“居卑位而思有为”的蓬勃的进取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情景交融的写法。(2)语言特点。

难点:作者复杂的感情和大量的典故。

解决办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文下注释,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再向学生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遭遇。之后,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突出教学要点,从优美的景物描写看语言特征;从抒情的段落分析作者写作的情感,理解一下作者通过文字究竟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引导他们质疑传统的说法。进而,从新的角度看待文章中作者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讨论文中作者的感情。

2.比较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登高主题。

3.讨论题目:当生活满目疮痍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我们祖国的版图北起白雪皑皑的大小兴安岭,南到碧波荡漾的南海,西起空灵神秘的雪山戈壁,东到云蒸霞蔚的东海。在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庙宇、楼阁园林,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范文正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前三者,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早已烂熟与心了!从这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由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创作的散文《滕王阁序》。

(一)明确目标

了解创作背景,进行鉴赏训练。

(二)整体感知

1.参照文下注释阅读第一自然段。

2.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创作此文的?

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去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王勃,少有才名。他凭着横溢的才华,怀着“兼济天下”的远大的抱负,走上了坎坷而险恶的仕途。恃才傲物的他,与官场很难相融,仿佛宦海泛梗、风中转蓬。他先是因为戏檄英王鸡而被赶出沛王府,接着又因擅杀官奴被判处死刑。幸好后来遇到大赦,保住了性命。他虽死里逃生,但他的父亲却因此被贬到偏远的交阯(今越南)做地方官。上元二年(675)春,王勃离开龙门老家,南下探父,途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达洪州。恰逢重阳佳节,洪州都督广邀宾朋,大宴滕王阁。王勃也在被邀之列。于是,创作了这一传诵千古的骈文名篇。

2.[提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都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入手去分析,注意文章在内容上的层次性。

文章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就在汉代的豫章故郡,现在的洪州府。地属翼轸两星的分野,土地一直延伸和衡山、庐山相接。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整个楚地,又连接着瓯越之地。像这样介绍地理位置的写法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作者没有从简单的区域位置去写,而是从整个宇宙的角度去写,从全中国的角度去写。仿佛把每个读者带到云端,从高空鸟瞰整个洪州的山水,鸟瞰壮丽的滕王阁。这种大起笔,大落笔,使滕王阁一下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恢弘气势。但看这几句起语,就能知道下文的不俗了。

如此灵秀的地方,当然会产生杰出的人物。下文很自然的由自然情况过渡到对人的描写,赞美这里俊才飞驰,而所有的这些俊美的人此时都在都督的府中。“宾主尽东南之美”,有名望高的、有行为好的、有富于文采的、还有精通韬略的。宾客的美,实际上暗示了主人的美。在盛赞了宾主之后,作者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才介绍了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参加这次盛会的,并且,谦虚的说,“我”本无知,只不过赶上这次盛会罢了。

这篇文章作于都督大宴之上,作者当然免不了对参与宴会的贤主嘉宾要颂扬一番,对滕王高阁和社会状况要铺陈一下,这是很正常的。

3.[提问]阅读第二第三自然段,看看在这两段著名的景物描写中,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意境如何?并找出全文的文眼之句。引导学生从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人手,回答问题。注意登高望景的景物特点和描写角度;注意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文学中描写秋景的意境的不同。

—开始先点明时间:阴历九月,正是深秋时节。  接着两句是总写景物的特点:“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深秋时节,骤雨刚过,潭水越发的清澈寒碧;薄幕中水面蒸腾的水气和淡淡的残阳相凝,山峦都被笼罩在紫色的暮霭中。然后极尽铺陈之能事,描绘了一幅“秋晚暮色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苍翠的群山,山中隐约的朱红的阁道,迂回的河水,繁华的市井,参差的楼阁,港口的舟楫:在这中间,点缀着灿烂艳丽的落霞,栖息在水边的孤鹜;再衬上回荡在水面上的渔歌和响遏行云的雁鸣。在这幅图画中,有艳丽的颜色,有动听的声响,真是五彩缤纷!

在这两段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是全诗意境的诗眼,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宋人王应麟说:“庾信《马射赋》云:‘落花与芝盖起飞,杨柳共春施一色。’王勃仿其语。江左卑弱之风也。”王勃的确用了和庾信一样的句式,但在意境的创造上,王勃这句比庾信句更是百倍的优美和洒脱。

与传统中写秋景的诗不同。作者一反文学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前两个部分,体会作者在叙述、写景部分的笔法和语言美。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作者的语言和意境之美。

2.背诵写景的两段,预习下文。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