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高考经验分享:如何杜绝考场失分?(4)

  • 日期:2012-08-07 11:58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在考场上会做题的考生因为没有写全解题步骤而丢分,一般不会受到责怪,但是,标准化考试有十分客观的评分规则,如果平时不练习追求精确,考场上就会忽视自己在临场解题思维上已经跳跃过的主要得分点。这种丢分虽然极其容易避免的,却因为传统学习不关注学生平时不精确的做事理念和做题方法而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在这个部分结束之前,请再次提醒自己注意这个事实:上述两个被传统学习忽视的方面才是失分的最主要部分,几乎占到失分总量的80%!

第四部分 错误思维过程的纠正方法

如果你带着思考阅读了上面的文字,在进入这个部分之前,你的头脑中对如何解决真实情况下的丢分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些大概的思路。如何第一次就做对,遇到没有类似题目印象的时候,如何临场应变。

方法一、如何走对临场做题的第一步——真正理解题目。

注意,这里的“理解题目”,是尽可能客观的知道问题方向,也就是必须知道题目想让你干什么。而要找到正确的第一步,需要换位思考,将终点当作起点,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A. “题目问我什么?”

B.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知道的前提是什么?”

C. “这个必要前提,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是否已经提供?”

D. 如果已知条件没有提供这个必要的前提,那么能得到这个前提的“前提”是什么?

E. 这个前提的“前提”,在已知条件里能找到相关信息么?

方法二、借鉴类似考题无法解决临场问题时,采用的对策

考场上遇到的一部分考题,都会因为平时大量的练习而有所思路,可以模拟以前的印象做出来,而相当一部分的考题经过了精心的伪装和变型,使得考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就在头脑中搜索出最适当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下面三个思维原则可以帮你打开思路:

(1)必要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由于考生平时接受的是完美主义的“充分性”训练,做题时往往只从已知条件出发,由已知信息加上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答案。而这里,我们提醒一个换位思考的“必要性思维方法”:从“题目要求我必须做什么”来出发。

举个实用的例子:数学考试部分的最后两道大题,有些考生觉得做不完就轻易放弃了。但是,如果你能冷静地把解决问题最必要的前提或者公式列出来,根据数学考试的评分点,也能拿到相应的分数。这个思考方法我们会在后文做详细说明。

(2) 客观性原则

其实,太多的所谓“难题”,是出题者在表述题目已知信息的时候,有意考验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已知条件经过伪装,离考生头脑中能用上的知识点往往很远,考生往往因为陌生而产生慌乱,因慌乱产生各种相关知识和题型的联想,不知不觉中就错读或漏读了重要信息。而客观性就是读题目原文已知信息的时候,完全客观的来接受所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边读题边在头脑中加工已知条件,和“我知道类似的什么考题”为准。必须完整读完题目的条件和问法。

(3)自信原则

经过长期传统复习和模考打击的考生,习惯于用且仅会用知识点做题,一旦在考场上找不到思路,马上先假设自己不行,潜意识里认为想不起来知识点就根本不可能解题。而这个说服并不完整。考生必须先假设自己能做出这道题,只是还没看青条件而已(注意,这里指的是英语,理综,而不是语文考试。)一旦看清条件,如果仍然回忆不起知识点,也可以用正确思维步骤和标准化考试自身的弱点,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甚至得到正确答案。

方法三、纠出“马虎”背后的思维错误

(1)如何避免主观想象(如何避免看错问题)

A.信息优先级的概念。题目本身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在读取题目信息过程中联想的东西。不能边看题边想,而应该看完题再想。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